世界上存在著很多種語言,每一種語言都有它的特點。文字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文化得以傳承的重要載體,很難想像如果這個世界上沒有了文字會是什麼樣子的。估計當代的高科技文明將會蕩然無存,幾千年來人類或許還像文字還沒產生的原始社會那樣過著十分樸素、十分單調的、十分落後的生活。
漢語是中華民族的重要標誌,但它也並不是完美的

文字對於一個民族的繁榮與昌盛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文字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對外的象徵。就像我國的漢語,便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個重要的標誌。現在世界上林立著很多的孔子學院。孔子學院的誕生,讓更多外國的友人可以學習漢語,並且通過漢語來進一步了解中國優秀的文化。

同時漢語也是人與人之間進行交流的一種工具。現在的世界是一個交流的世界。我們走在大街上時不時地可以見到幾位外國友人,他們中間不乏或說幾句流利中文的,更甚至他們的中文水平比我們還要高。
不過,這是漢語愛好者們熱衷漢語的結果。其實漢語還是很難達到全球化的地步,就像韓國、日本、越南等國也相繼廢除漢字。在廢除漢字之前,他們屬於漢字文化圈裡面的成員,就連華人超七成的新加坡也選擇的廢除漢字。
華人超七成的新加坡

1965年的時候,新加坡宣布獨立。當時的人口比例較為不協調。其中絕大部分的人都是華人,據統計如今新加坡的華人人數占比已經超過了百分之七十。既然有華人,那麼就會有漢語的存在。可是當漢語在新加坡使用久了一段時間之後,時任新加坡總理的李光耀卻提出了一個重大的決策。他決定將華人習慣使用的漢語廢除。這一舉措當時引起了不少的轟動,畢竟漢語使用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突然要改變就顯得十分的困難。

但是李光耀最終還是決定將這一措施貫徹到底。李光耀不僅將南洋大學給關閉了,還把英語作為官方語言來使用。
新加坡因為漢語太難學了,所以選擇「廢除漢字」

是什麼原因讓李光耀選擇廢除漢字。首先我們來看一下新加坡的地理位置。新加坡的土地很小,所以自然資源顯得十分的匱乏。這也就意味著他們的一些原材料需要靠進口來維持。這樣一來,新加坡就必須和外界打交道。可是漢語有一個重大的缺陷——太難學,這一缺陷也成為了漢語難以全球化的一個至關重要的原因。

當時,李光耀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他果斷放棄漢語,改用英語作為官方語言。因為英語較為容易學,而且使用範圍也十分的廣泛,如果能夠掌握英語,那麼就相當於可以和世界多個國家進行交流。這樣有利於商品原材料的進出口,也有利於新加坡的發展。
所以,出於漢語難學,以及新加坡自身利益考慮,李光耀主張廢除漢字,改用英語作為官方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