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在4月初起失守,爆發點是外勞宿舍。至今為止,外勞宿舍患者佔了全國九成比例。不論國內國外均指摘政府一直忽視宿舍環境衞生,成為病毒溫床,外勞住在密集房間,是疫症的受害者。政府辛苦建立的潔淨都市神話瞬間被刺穿,官員急急補救,例如大幅減少經濟和社交活動達一個月,又一反過往作風,建議全民戴口罩。
強制檢測所有外勞
當地衛生部由5月中起,全面為32.3萬名在宿舍居住的外勞進行核酸或血清檢測,到本月6日為止,有18萬外勞檢測陰性或者康復,佔全國人口約六成,政府計劃在月底提升至七至八成。若果一切順利,外勞將可復工。縱然政府不打算全民強制或自願檢測,但政府因應重啟經濟活動,同步加強與高風險人士密切接觸者的社區檢測,例如強制幼兒中心職員、安老院舍員工和在診所診斷出急性呼吸道病症的病人。

抗疫須官民齊心 力挽狂瀾
當然,新加坡的救亡措施亦非完美,例如因為患者太多,醫護人手有限,不少被安置他方的外勞投訴長時間等待檢測結果,在隔離期間缺乏官方資訊。而且,政府為防病毒散播,嚴格限制外勞行動,沒有染病的外勞初期只能在上班時離開宿舍,乘搭僱主提供的車輛,隨後才逐步放寬。活動受限,既令生活不便,更要承受相當精神和情緒壓力。
新加坡花了兩個多月,調動全國力量控制疫情,香港第三波疫情剛剛爆發,定必經歷一輪抗疫戰。事到如今,政府除了須增加每天檢測量,以便大規模為居民和員工檢測外,鑑於關閉駿洋邨及開啟竹篙灣檢疫中心後,本地短期內可供檢疫的單位不足一千,亦應儘快與大型場館和酒店營運商聯絡,必要時徵用場地安置病人和高風險者。至於社會,市民亦要加緊提高防疫抗疫意識,減少外出和聚集,若有病徵就應主動求醫及接受新冠病毒測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