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球貿易大洗牌和格局調整,以及這次大災役的激化,世界政治與經濟格局出現深刻裂變和重構,對全球國家未來產生深遠影響。
位於東南亞中心的新加坡,正面臨著同樣的巨大影響。
近代以來,新加坡經歷了很多動盪,從英殖民地、日據、自治、獨立、融入世界快速發展、平台期等,總體看,呈現出W形先抑後揚的發展變化。

1、近現代的發展
19世紀初新加坡被英國占領為殖民地,長達一個多世紀;二戰期間被日本侵占;二戰結束後經歷短暫自治,於1963年加入馬來西亞。
新加坡大部分為華人,環境自由適宜,華人吃苦耐勞的特點得到了社會的豐厚回報。很快華人為主的新加坡在馬來西亞的經濟和政治中逐漸占據主導地位。
馬拉西亞除新加坡外大部分是土著馬來人,他們擔心國家的政治及經濟被華人主宰,認為解決兩個族群衝突的最好辦法就是將以華人為主體的新加坡獨立出去,以保證馬來族的長久銃治。於是1965年,以巫統為首的執政聯盟在國會緊急通過修改憲法,將新加坡驅逐出馬來西亞。1965年8月9日,新加坡被迫從馬來西亞脫離。
那時的新加坡,作為一個蕞爾小國,沒有自然資源,沒有工業基礎,進退維谷。世界對於新加坡是否能繼續存在表示疑問,除了主權糾紛外,還有其他重要問題,如住宅短缺,缺乏土地、缺乏飲用淡水與天然資源,失業率高企,等等,整個國家面臨著一窮二白的艱難困境。

身為縂理的李光耀,重擔在身,心急如焚,但自幼接受英式教育以及在英國的高等教育經歷,給了他良好的世界格局和政治眼光。李光耀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新加坡先天資源嚴重匱乏,唯一生存之路是必須要融入世界,藉助世界的大市場立住腳跟。
於是,新加坡快速加入聯合國、大英國協,並盡力與東南亞鄰國維持良好的關係。在穩定外部環境後,新加坡開始勵精圖治,努力壯大自身實力。
新加坡大力發展工業及經濟。為了吸引外資,採取了一系列力度很大的優惠措施,積極引進美國、英國、日本等已開發國家的資本和技術。
為了以國家認同取代種族認同,更好地融入國際,新加坡政府實施了一項重要決策:延續殖民地時期偏重英語的政策,大力發展英文教育,加強英語在政府、社會、國際交往等各方面的運用。 推行英文普及、母語為第二語言的雙語教育政策,並讓當時唯一的中文大學—南洋大學併入新加坡大學。英語政策,讓新生的新加坡快速融入世界主流商業圈,獲得了極大優勢,對經濟發展功不可沒。

自由便利的商業環境,適逢歐美日等已開發國家產業升級轉移,新加坡成為理想的接收目的地,十年時間內製造業獲得迅速發展,成為世界主要電子產品出口國。
實體經濟取得高速發展的同時,帶來了商業的繁榮,新加坡很快成為東南亞重要的金融和轉口貿易中心,成為當時的「亞洲四小龍」之一,民生得到大幅度提高,住房、教育、交通等民生問題都得到了很好的解決。
獨立後的新加坡在短短30年內發展成為亞洲最發達的國家之一,40年內經濟平均增長7%,世界跨國巨頭企業紛紛在新加坡設立地區總部。
僅僅40年,這個小小的城市國家從一個落後地區變成了亞洲重要的服務和航運中心之一 、亞洲最大的商品交易中心,以及國際金融中心。
新加坡作為全球最大金融中心之一,在國際金融、資產及財富管理、銀行、證券、保險等方面擁有領先地位,為新加坡贏得了「亞洲瑞士」的榮譽稱號。
近三分之一的財富500強公司選擇在新加坡設立亞洲總部;瑞士銀行、瑞信、瑞銀等以私人銀行和資產管理見長的銀行將它作為亞太區域總部;華爾街的頂級銀行在新加坡設立了辦事處;滙豐銀行、花旗銀行等117家外資銀行在新加坡開展業務,等等,這些充分詮釋了新加坡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2019年新加坡位列「2019年全球城市經濟競爭力榜單」第三位,而且2019年新加坡超越美國,獲評為全球最具競爭力經濟體。在世界經濟論壇公布的《全球競爭力報告》中,新加坡以84.8分首次登頂。

這些源於新加坡廣泛採納西方法律制度及法治體系,建成全球公認的廉潔行政系統,政府以高效、廉潔聞名於世,成為全球最國際化的國家之一。
新加坡現代從背水一戰到高光時代的轉變,在於正確的思路和行動。藉助西方政治體系和法律制度,採取開放的國家政策,努力融入世界,發展自身,內外相得益彰。
新加坡最成功之處在於實體經濟發展後,同時在服務業、金融領域成功升級,實現了從中等收入國家水平向已開發國家的跨越式華麗轉身。
面對新加坡所取得的成就,新加坡最大功臣李光耀後來自己總結所言:新加坡的成功源於英國留下的法治,而不是儒家文化。
2、近年的發展平台期
隨著世紀年之後國際全球化的發展,新興市場國家開始快速發展,新興區域中心城市後來居上,世界財富的流動出現了一定的分散現象。
新加坡作為亞洲中心之一,金融方面也出現了一定的外流。
2010年之後一些公司在新加坡股市退市,一些新的投資人面臨著不再唯一的多項選擇,新交所被公認是投資者進入亞洲新興經濟體門戶的吸引力開始出現了某種分散和減弱,也帶給人們對新加坡股市未來可能會出現萎縮的預期。

新加坡海峽指數(STI)過去五年走勢呈現大的震盪態勢
尤其今年的薪蒄異情對新加坡產生了出人意料的衝擊。
異情初期,新加坡及時採取了積極應對的策略,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但新加坡是一個依賴國際貿易的外向型經濟體,資源的流動是國家的經濟命脈,即使因為異情採取隔離,也不可能凍結所有商業活動,這樣無形中就面臨著異情外來的輸入風險。
新加坡渡過了平穩的初期,4月份迎來了異情震盪式蔓延,目前累計Bing例超過3萬,死亡20多人。數據顯示,新增確診Bing例多數為住在集體宿舍的外籍勞工。
隨著異情的發展,新加坡隔離措施將於6月1日起結束,之後將分三個階段重啟恢復。新加坡政府近期推出了總額330億新元(1新元約合5元RMB)的第四輪抗議財政預算。截至異情發生以來,新加坡今年已經累計撥出近1000億新元財政扶持。
鑒於全球異情的可能復發以及經濟充滿不確定性,新加坡5月26日將今年經濟增長預測下調4%至7%,這可能將是新加坡最嚴重的經濟衰退。
不僅是新加坡,這也是全球所有國家面臨的同樣境遇,經濟收縮,重啟預期存在不確定。
3、新的發展機遇
近年來的全球貿易大調整,全球產業及資本再次發生大轉移,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東南亞地區成為產業新的流入地。
本次異情加劇了這種業已成形的國際經濟大遷徙,地理位置優越、加上政治環境穩定的經濟窪地東南亞,迎來了絕佳的發展機遇。
東南亞一些國家將成為實體產業的接納者,尤其是近十年來表現突出的越南和印度,將成為最大的受益者。新加坡作為東南亞先起之秀,具有突出的綜合優勢,自然也將成為這次大遷移的受益者。

在實體製造業領域新加坡已經完成了原始積累和進階,再次擴容的空間已經不大,可能將表現為產業新的更高升級和轉型。
而作為世界金融中心,新加坡在金融和服務領域將成為這一次全球金融和資本轉移的直接受益者。憑藉著卓越的歷史表現和優秀的金融環境,新加坡將接受亞太地區乃至全球的金融轉移,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將得到進一步提升,直追紐約和倫敦。
可以預期,異情雖然給世界帶來了不確定性,引起全球政治和經濟版圖的深刻裂變和重構,對世界造成了前所未有的衝擊和改變,但也帶來了新的機遇。一些國家會出現M型、L型的停滯或衰退,而另一些國家則呈現V型、W型反轉,甚至新的上升。
社會管理系統完善、規則和法治透明、可預期性強的國家,成為這一變化的受益者,新加坡就是這樣的典型代表之一。
如果沒有大的意外,東南亞迎來迅速崛起的時代,新加坡再次實現完美的第二次飛躍。
發帖時間: 新加坡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