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高考檔熱播劇《少年派》收官,以現實題材觸發觀眾情緒,憑藉過硬的質量一舉拿下全網收視率第一。

這部電視劇一改以往校園劇的沉悶,塑造的幾位老師形象也各有特點。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號稱「地獄田」的化學老師田珊珊。

「地獄田」由來 化學老師田珊珊為人非常嚴肅,甚至有時候對學生近乎苛刻,而且上課下課都緊繃著臉。她的課堂氣氛很恐怖,如同地獄一般,所以被學生稱為「地獄田」。
在第23集中
江天昊因為家裡破產,自己做起了網店生意,在課堂上鼓搗手機被田老師發現。
起初先是警告他不能再有下一次,否則便將手機直接扔出去。
可江天昊卻不僅不以為然,反而還在考試的過程中把手機拿出來,田老師二話不說,搶過手機從三樓扔了出去。
哪想到,江天昊就像是個愣頭青一樣,也從三樓跳了下去。

不過好在有驚無險,人沒多大事情。
但在這一出鬧劇面前,田老師卻徹底成了一個背鍋俠。
嚇暈被送進醫院膽戰心驚不說,到後來還被全校公開通報批評,降職降薪......

在外人看來,可能覺得這樣的懲罰措施不嚴重,學生出事了老師肯定是要擔責,這是必然。
可話又說回來,身為老師,大家其實心裡都很明白,這意味著什麼。
一個優秀教師,本著一心為學生成績好的目的去教育,不但沒有換來學生的感恩,反而還為此受牽連。
這是對教師職業生涯的一個褻瀆,內心的煎熬無異於凌遲。
在30集中
因為江天昊的事情,學校明令禁止老師沒收學生手機,導致了一個班裡幾乎每個學生都帶手機來學校。
上課過程中,田老師在板書,底下的電話提示音時不時響起。

按理來說,有了前車之鑑,正常人忍忍就過去了,可是田老師還是說了這麼一番話:
「我也想說服自己,何必呢?何必那麼不近人情呢?」
「你們都是成人了,講起道理來,比我還在行,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你們都應該清楚。」
「我再也不能像一個小學老師一樣去盯著你們,想玩就玩吧,大不了再玩幾個月,我們就相忘於江湖了。」

「你玩你的手機,我念我的經,眼不見為凈,反正也是掙那點工資,我犯得著為這點錢,跟你們較勁嗎?」
「你將來大富大貴也不會帶我分錢,你將來成為階下囚也賴不著我。」
「可我還是說服不了我自己,我站著,你們坐著,我講課你們聽課,你們喊我一聲老師,我就得對得起這個稱呼對得起這個職業。」
「在我的眼皮底下,在我的職責範圍之內,我還是希望你們好好聽課。」
「我不在乎你們給我地獄田的稱號,但是我不想將來擔一個罵名,我不希望將來你給你孩子輔導化學課的時候,被說你的化學是體育老師教的。」
「 聽起來,有點詼諧,但更多的還是語重心長。 」
有關心、有期許、有恨鐵不成鋼......
我想,這也許就是為人教師心底里最強勁的那股力量吧。
在劇里,田老師說完這番話後,學生們都紛紛把手機上交了上去,學生還與老師四目相對的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
近年來頻發因教師管教、懲罰學生而釀成悲劇
回到現實中,故事中的情節仍在不斷「上演著,每次事件發生後,輿論都會質疑教師的懲罰方式不當,侵犯了學生的人格尊嚴,要求嚴懲教師,加強師德教育;

而教師群體卻感慨,今後再也不要管教學生了。但是,如果學校老師都不再管違紀違規的學生,學校教學秩序何以得到保障,教學工作又如何順利開展下去。
針對這類事件,在嚴肅調查追究責任的同時,必須反思怎樣才能既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促進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長,又維護學校教學秩序,要給教師批評、懲戒學生以正當權利。

只是概念化地強調要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或者概念化地說賦予教師適當的懲戒權,都無法走出當前的困境。
當務之急是,國家和地方教育部門要出台學生違規違法處理的細則,要針對十分具體的校園違規違紀(課堂教學違規、宿舍管理違規、校園公共場合違規)行為做出處理規定。
即具體違規情節應受到怎樣的懲罰?誰來執行懲罰?比如,學生上課不遵守課堂紀律,和其他同學說話,教師在口頭批評後無效,教師該怎麼處理?
已開發國家,違紀可以罰站以及請出教室
但我國現在只有不得體罰和變相體罰的原則性意見,而對於以罰站方式處理違反課堂紀律的學生,通常會被質疑為體罰或者變相體罰,結果是老師乾脆就不管,隨便學生怎麼做。

在制定處罰細則後,學校要把具體處罰規定告知家長和學生,並和學生、家長簽訂協議,讓學生、家長知道,如果學生違反了校規,將受到哪些處罰。
不像現在,學生和家長會說不知道這類行為會受到什麼處罰,教師也不知道處罰的尺度是什麼,隨意性比較大。
要明確具體處罰的程序
對於課堂教學,應給予教師處罰不遵守課堂秩序學生的權利,並明確處罰的方式。
而對於學生違反校園公共秩序,則應該組建學生事務中心(由校領導、教師代表、家長代表、專業人士代表共同組成),負責調查學生的違規行為,舉行聽證會,根據調查結果進行處理。
在新加坡可鞭刑
對於未成年的男生也有鞭刑的處罰,但執行鞭刑不是當事教師拿起鞭子就打,而是要經過調查,根據調查結果以及事先明確的處罰規定,決定打多少下、打哪個部位,並在執行時有其他教師、家長監督。

這就是對學生進行規則教育、法制教育——讓學生懂得規則、懂得違規之後受什麼處罰以及怎樣被處罰。
具體到上述事件,就不應該由當事教師直接處罰,而應該交給學生事務中心進行調查、處罰。
比如,在校內多次違規,根據有關規定應該給學生什麼處罰,就給學生什麼處罰(處罰規定事先告知學生、家長,違規之後嚴格按規定執行,學生、家長也很難有反對意見)。
小編認為,適當且合理的懲戒違紀學生,可以有效維護教學秩序,保證教學順利地進行。不能再模糊處理,必須明確體罰、變相體罰與適當批評懲戒的邊界,以及適當批評教育的具體細節、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