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獺寶寶遭假餌魚鉤「纏身」,嘴巴和腿部被鉤傷,有公眾嘗試解救,但水獺家族護著寶寶,難以靠近。
近年有不同水獺家族在新加坡各個地區出沒。
靠近亞歷山大水道(Alexandra Canal),是一群叫「Zouk」的水獺家族經常出沒的地方。有公眾於本月2日,在若錦橋(Jiak Kim Bridge)一帶發現一名水獺寶寶的嘴巴和右腳遭魚鉤鉤住,無法解開。

魚鉤刺入水獺寶寶的嘴巴。(取自面子書Ottercity)
面子書專頁「Ottercity」的貼文,受傷的水獺約有4個月大。目擊者貝爾(38歲,女傭)受訪說,當天下午5時40分她路過該處時,看見一群人圍著水獺,才驚見受傷的水獺寶寶。
她說,水獺寶寶當時發出嗚咽聲,努力想擺脫魚鉤但不成功,其他水獺家族也嘗試幫忙,但魚鉤依舊深陷水獺寶寶的身上。
貝爾說,有一名男子想上前協助,不過其他水獺反應激烈,令男子難以靠近。
水獺工作小組收到通報後,國家公園局和關愛動物研究教育協會也表示若隔天早晨魚鉤還未脫落,他們將展開救援行動。

水獺家族不允許公眾靠近水獺寶寶。(受訪者提供)
禁止釣魚 違者罰款
依據公用事業局的條規,只有指定地點才能進行釣魚活動,而除了特定水道如翻沙水道(Pang Sua Canal)、佩頓水道(Pelton Canal)等,其他水道都嚴禁釣魚。
水獺寶寶出現的水道則是不被允許進行釣魚活動,至於假餌魚鉤為什麼會出現在水道,就不得而知。
公用事業局網站也指出,蓄水池和水道是公用場所,希望釣魚者應該遵守公用事業局的條例,若違反條例,他們將面對最高3000元(約9000令吉)罰款。
多個機構合作 花5小時解救
在多個機構齊心協力之下,魚鉤終於從水獺寶寶嘴上解除。
由水獺工作小組(Otter Working Group)協調,多個機構合作,出動25人和兩艘船, 用了5小時,才拯救了水獺寶寶。
原本計劃是要捉住水獺寶寶後,送去給獸醫救治,但水獺家族太聰明,野生動物救援人員、公園局和他們的承包商嘗試了5小時,沒辦法接近水獺寶寶。
根據視頻,救援人員在烈日下一直嘗試想用網去抓水獺寶寶,但是人員一接近,它們就迅速跑開,甚至跳入水中。
但在過程中,水獺寶寶在水裡和家人分開了,這時救援人員也立即開船接近水獺寶寶,動手把魚鉤從水獺寶寶嘴裡分離。貼文指出,水獺寶寶獲救後,留下傷口,但是目前它已和家人團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