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大家畢業後一般都會選擇做什麼呢?跟朋友聚會玩耍,做兼職,還是每天在家躺平追劇呢?網友淡墨無殤分享了他在初院畢業後的兼職經歷,並在兼職的過程中,做了一次小小的社會實驗。
近來A水準考試結束,我也似其他考生一般,在短暫的喜悅後很快陷入了迷茫,一時間竟不知前路如之奈何。
在等待放榜的而今,耐不住寂寞的我也申請並成為了一家小規模窗簾公司的銷售人員。作為銷售人員,我能夠接觸到形形色色的人,觀察社會存在的各個現象。由於我看起來年紀不大,工作時許多顧客都會好奇地詢問我的學歷。

(拍攝於窗簾店,作者提供)
剛開始我如實相告,但後來我決定做個實驗來調查新加坡居民的社會寬容度。這個實驗的主旨是以社會各界人士的反應對應不同的學歷來測探現存的刻板印象。
在我的認知里,處於我這個年齡段的少年普遍處於這幾種狀態:就讀高中,就讀理工學院,或者就讀工藝教育學院。雖說還有少數輟學打工者,但是我們暫且不論。
每當有人詢問我的學歷時,我會嘗試不一樣的答案,高中,理工學院,工藝教育學院。這三種答案收穫的是截然不同的反應。提及高中和理工學院時,收到的多數是讚賞和善意的目光,但自稱修讀工藝教育學院時,收到的更多的是憐憫和不屑的眼神。這件事讓我很好奇偏見對就業的影響,因此對不同學歷就業面臨的情況和機遇進行了一番調查。
JC學生的工作機會
首先就從我最為熟悉的高中畢業生們開始吧。在不考慮特殊證書和課外專業技能的情況下,高中畢業生的有效文憑大多處於O水準畢業證書,同時大多數學生都以短期打工作為前往大學學習的過渡,因此尋職時優先考慮近乎無門檻職業。無門檻職業指的是短時間內就能上手便嫻熟的完成任務的工作,以服務類行業為主。

(拍攝於英華初院,作者提供)
JC學生所受教育和大眾印象
高中的教育主要概括中高等理論知識。學生對他們所學的知識大多停留在理論層面,以應付考試為主。新加坡的教育系統讓高中畢業生升入大學的升學率比其他學院高出許多。由此大眾對高中畢業生的印象普遍為未來可期。
POLY工作機會 同年齡段的理工學院畢業生們則更受人才市場的眷顧,擁有理工學院文憑的他們可以從事更加專業以及與他們修讀的課程相關的職業,開放更多的工作機會。理工學院的學生大多都規劃了自己未來努力的方向,由此選擇了他們就讀的專業,所以相對來說從事的工作和他們本身的興趣有關,會對工作更有熱情,也在正式工作後也有更大的晉升空間。
POLY所受教育和大眾印象
不同於被視為理論派的高中畢業生,理工學院畢業生則向來都是實踐派的代表。理工學院的課業大多以實踐為主,因此理工學院的學生的動手能力較強。普羅大眾也認為理工學院的學生擁有足夠的創造力和專業工作能力,感覺靠譜。
ITE所受教育和工作機會
工藝教育學院畢業生們的處境則比較窘迫。工藝教育學院主要的學習科目都是服務類的,有電工,美容師等。他們的專業證書能給他們提供的選擇較為有限,同時從事的職業多以中低收入為主雖說他們能夠輕易的找到和專業對口的作業機會但他們工作內容通常長期都不會變動,成長性也較低。
在大眾的眼中,工藝教育學院簡直是洪水猛獸。 甚者常言,若是淪落到工藝教育學院,這一生怕是難有出頭之日,由此可見社會對他們的偏見。令人疑惑的是工藝教育學院的人數並不算少,為何鮮少有人出言反抗這種刻板見解。推敲一番後我意識到不僅社會對他們有偏見,他們自己也對自己不抱希望,長期以來,他們所剩無幾的自信便泯滅在了憐憫和不屑的目光下。這也引人深思,以同樣的標準來定義不同的人究竟公平嗎?
解決方案
對這種社會現象政府也做出了回應。近年來政府開始著手開闊工藝教育學院的課程內容並以媒體推廣工藝教育學院畢業生在職場的成功個例。
政府希望以拓寬工藝教育學院畢業生未來的道路和潛力來爭取改變國人的舊觀念,同時激勵工藝教育學院的學員不以學術成績標榜自己的價值,從其他方面證明自己。對於這些調整和優化的效果我們暫且保持觀望態度。
經歷了一番入微的體驗後,我意識到這個社會的每個個體都在自己的崗位上發光發熱,因此希望未來我們能迎來真正的平等。我認為工作崗位是一個讓每個人展現自己特定價值並以貢獻換取酬勞的平台。但是工作平台和勞動個體之間存在雙向選擇,因此若是希望能擁有選擇和被選擇的權利,除了錘鍊自身,從人群中脫穎而出別無他法。行行出狀元,不要以你的職業定義自己的價值,以努力奠定自己的價值,所以永遠不要放棄進步的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