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acebook 的母公司 Meta 宣布將裁員約 11,000 名員工,占其全球員工總數的 13%。這是這家成立 18 年的社交媒體巨頭的首次大規模裁員。
其位於新加坡的亞太總部也未能倖免。媒體報道推測,在估計的 1,000 名員工中,可能有多達 100 名受到影響,其中大多數是包括軟體工程師在內的技術人員。
根據 2021 年新加坡人力部的數據,在 177,100 名就業准證持有人中,約四分之一或約 45,000 人來自印度。就業准證持有人是獲准在該國工作的最合格的外國專業人士,每月收入必須至少為 5,000 新元(3,700 美元)。毫無疑問,其中許多不僅受到 Meta 裁員的影響,還受到科技行業發生的其他裁員的影響。
面對消費支出低迷、利率上升和通貨膨脹,世界各地的科技公司和新加坡是一個主要的科技中心,許多科技巨頭都在新加坡設立了地區總部,它們正在凍結招聘或裁員。
總部位於新加坡的遊戲和電子商務巨頭 Sea Limited 是 Garena(英雄聯盟和 Free Fire 等遊戲的發行商)的母公司,而 Shopee 在 6 月和 9 月進行了兩輪裁員,並取消了工作機會。根據該公司最新的年度報告,截至 2021 年底,Sea 擁有 67,300 名員工,是前一年的兩倍。
繼今年第二季度凈虧損 9.31 億美元後,在借貸成本上升和全球經濟放緩的情況下,該公司縮減了海外足跡和外圍業務,旨在通過鞏固其關鍵地位來提高盈利能力市場和核心產品。
該公司沒有透露裁員人數,但估計新加坡及其全球辦事處的裁員人數為數百人。
風險投資公司 Openspace 的合伙人 Jessica Huang Pouleur 在 2018 年對 CNBC 表示:「去年,市場上發生的很多事情是大量廉價資本湧入市場,讓公司不惜任何代價實現增長。」六月,「發生的事情是人們很快就被雇用了。你有問題,你只是把人扔給它。我認為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里我們可能會看到更多這樣的事情發生。」
在裁員的東南亞公司中今年年中,總部位於新加坡的數字財富管理公司 StashAway 解僱了 31 名員工,占其員工總數的 14%,而貨幣兌換公司 Crypto.com 則解僱了 260 名員工,占其在新加坡員工總數的 5%。與此同時,馬來西亞在線購物平台 iPrice 也裁掉了 250 名員工,占其員工總數的 25%;
11 月,數字支付初創公司 Stripe 和社交媒體網絡 Twitter 等公司都在新加坡辦事處裁員。
11 月 3 日,Stripe 宣布將在全球範圍內裁員 1000 人,即裁員 14%。裁員後,Stripe 將擁有約 7000 名員工。一些在新加坡的工作受到影響。
一天後,Twitter 在埃隆·馬斯克 (Elon Musk) 接管後一周裁掉了一半的全球員工,即大約 3,700 名員工。新加坡辦事處的人員也受到了影響。新加坡海峽時報報道稱,受影響的人員包括其工程、銷售和營銷團隊的員工。
由於今年風險投資資金水平下降,該地區的初創企業受到的影響尤其嚴重。根據 Crunchbase 的一份報告,該地區的資金在 2022 年第一季度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 7%,至 363 億美元。
許多科技公司在 COVID 大流行期間迅速擴張,因為世界上大部分人都呆在家裡,養成了習慣,導致對在線服務的需求激增。隨著消費者行為在封鎖後開始正常化,其中一些習慣已經改變。再加上通貨膨脹和利率上升,給所有科技公司帶來了壓力。一些人將近期大型科技公司股價的下跌稱為遲來的調整。
雖然科技行業的收入和就業機會會在短期內受到影響,並且在不久的將來可能會出現市場波動,但預計科技行業將在長期內繼續增長。
諮詢和招聘專家 Mercer 最近發表的一篇文章稱,亞洲對技術工作和人才的需求繼續超過供應。Mercer 聲稱的證據是擁有計算機學位的畢業生的起薪。比較美世 2018 年的數據,並考慮大多數地區的一個隊列完成平均學位課程通常需要的時間;出現了顯著增長,主要是受越南等新興科技市場(增長 59%)和中國低線城市(增長 22%)的大規模招聘所推動。
此外,整個亞洲的經濟體正變得更加數字化。根據谷歌、淡馬錫控股和貝恩公司的研究,東南亞的網際網路經濟預計到 2025 年將翻一番,達到 3630 億美元,超過此前預測的 3000 億美元。
Natalie Pang 博士對亞洲新聞頻道表示,科技行業總是經歷「重大調整和修正時期」,例如 90 年代中期至 2000 年代初期的「網際網路泡沫」。彭博士是新加坡國立大學可信網際網路和社區中心的首席研究員。
她補充說:「在大流行的最後兩年中,在工作和家庭中廣泛採用技術推動了該行業的顯著增長,但大流行後時代凸顯了調整和糾正的必要性。」 「就最近的裁員而言,我想說科技正處於一個重要的調整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