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對不少新加坡人的生計造成衝擊,數據顯示,新加坡建屋發展局今年4月至6月為1356戶陷入財務困境的家庭提供援助,比去年同期的517戶多出超過一倍。在上述1356戶家庭中,有三分之二要求推遲繳付房貸分期付款或要求以分期付款方式償還欠款。

新加坡建屋局表示,面對長期困境的屋主可選擇讓有工作的家庭成員成為聯名屋主,協助償還房貸,或考慮在預算許可的情況下大屋換小屋。新加坡政府對有財務困難的組屋屋主也提供的援助,通過減少或推遲房貸分期付款六個月、在財務情況好轉前以分期付款方式繳付房貸欠款,以及必要時透過延長抵押貸款(Mortgage Loan)償還期來減少每月分期付款額等方式緩解公民壓力。
相關議員表示:「如果居民面對拖欠或無法繳付房貸的問題,我們通常會先看他們是否需要政府的經濟或就業援助,從根本上協助他們解決問題。必要時,我們會同時幫他們寫信給建屋局,探討是否可以減低每月償還的貸款額等,看如何以不同方式協助他們。」

新加坡政府在疫情期間為了減輕公民壓力,維持社會秩序,穩固民生,也推出了很多利民政策:
新加坡上一屆政府已在大選前推出四個總值近1000億新元的財政預算案,所採取的措施包括發放薪金補貼,協助企業保住新加坡員工飯碗,以及為畢業生和求職者製造更多培訓和就業機會。
新加坡政府已經推出的四份抗疫預算案
團結財政預算案:2月18日
推出了64億新元的援助配套,包含40億新元的「經濟穩定與援助配套」及16億新元的「關懷與援助配套」。
堅韌團結財政預算案:3月26日
追加了480億新元的「堅韌團結配套」
同舟共濟財政預算案:4月6日,阻斷措施實施的前一天
推出總值51億新元的額外援助
堅毅向前財政預算案:5月26日
配合新加坡分階段重啟經濟,推出總值330億新元的紓困及援助措施,協助新加坡人保住飯碗、提升技能和創造新的實習和就業機會。
新加坡第五輪財政預算案
為支持就業政府決定將僱傭補貼計劃延期四到七個月
配合分階段解封進度,原本享有75%僱傭補貼的建築領域業者,可在今年9月和10月獲得50%的僱傭補貼,今年11月至明年3月的補貼比率則會調降至30%。
為新冠薪金補貼申請期限也延期至12月
為幫助更多失業或收入受影響的新加坡民眾,新冠疫情薪金補貼(COVID-19 Support Grant)的申請期限將延長多三個月至今年12月。
新加坡政府還將推出總值10億元的招聘獎勵計劃(Jobs Growth Incentive)
企業每聘請一名新的本地員工,政府將共同承擔這些員工多達25%的薪水,期限為一年。員工若年滿40歲及以上,政府承擔的份額則會提高至多達50%。
新加坡教育部為有較多弱勢背景學生的學校,以及特需學校投入更多資源來開展廣泛項目。
設立「兒童培育戶頭」
戶頭設立後,政府將發放3000新元的兒童培育戶頭起步津貼。在這之後,任何存入戶頭的款項,新加坡政府會以一新元對一新元的方式匯入同等金額。這筆款項可用來抵消孩子的學前教育或是醫藥費用。
投入5200萬新元在教育經濟援助計劃
新加坡政府每年將投入多900萬新元,達到5200萬新元在教育經濟援助計劃。新加坡政府也會增加對所有學生的交通津貼,以及中學生的學校餐費補助。
新加坡教育儲蓄計劃(EduSave)
為了讓所有新加坡小孩都能獲得充分的教育機會。學校和學生都將獲得津貼,支付深廣課程或購買學習所須的額外用品的費用。學術成績和其他方面表現良好,或是學業進步顯著的學生,也會獲得獎勵。
新加坡教育儲蓄獎:新加坡教育儲蓄獎是為了獎勵在學術和非學術領域表現優異的學生,並鼓勵他們再接再厲。如果孩子是新加坡公民,並在以下領域表現良好,便有機會獲頒教育儲蓄獎;
教育儲蓄品德獎:獎勵具有模範生素質、品行良好的優秀學生,小一至小三數額為200新元,小四至小六數額為350新元;
教育儲蓄獎學金:獎勵學習成績優異、品行良好的學生,小五和小六的金額為350新元;
教育儲蓄活動成就獎:獎勵熱心服務社區與學校,非學術活動表現出色的學生,小四至小六金額為250新元;
教育儲蓄優異助學金:獎勵學習成績優異,家庭收入不超過6000新元的學生,小一至小三數額為200新元,小四至小六數額為250新元。
新加坡教育部經濟援助計劃(MOE FAS)
對於每月總收入不超過2500新元,每月人均收入不超過625新元的家庭,新加坡教育部推出經濟援助計劃,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免費課本、校服、交通津貼,並豁免繳付學費和標準雜費。在教育部經濟援助計劃(FAS)下,小學生也會獲得餐費補貼。
新加坡進取基金(Opportunity Fund)
新加坡教育部還設立了進取基金,為工藝教育學院和理工學院家境不寬裕的新加坡學生提供參加深廣學習和其他增益輔助活動的機會。
身在疫情之下的普通民眾又該如何應對呢?

世界衛生組織(WHO)提供了以下建議:
保護自己
用含酒精的手油定期徹底清潔雙手,或用肥皂和水清洗雙手。
與他人之間保持至少1米(3英尺)的距離。
避免去人多的地方。
避免觸摸眼睛,鼻子和嘴巴。
確保您和周圍的人遵守良好的呼吸道衛生規定。在咳嗽或打噴嚏時,用彎曲的肘部或組織遮住口鼻。然後立即處理用過的紙巾並洗手。
即使出現輕微症狀,例如咳嗽,頭痛,輕度發燒,也要呆在家裡並自我隔離,直到您康復。如果您需要離開家,請戴口罩以避免感染他人。
如果發燒,咳嗽和呼吸困難,請就醫,但如果可能,請提前致電並遵循當地衛生部門的指示。
隨時了解來自諸如WHO或您當地和國家衛生當局等官方可信賴來源的最新信息。
在確保身體健康的同時,也要注意自己面對疫情時心理是否健康:
調整心理
面對疫情遇到的一些問題,尤其是自我心理恐慌的問題,要積極察覺,不能否認,要去接納自己的恐懼。
一定要去了解權威的信息,不信謠、不傳謠,這是做好心理防護的前提。對待疫情,包括以後可能的一些公共事件或者自然災害,或者人生所遇到的挫折,我們既不悲觀,也不過分樂觀。我們一定要接納這個事實,然後才有可能去應對。
最主要的一點,個人的心理防護是持久戰。戰「疫」是一個持久的過程,心理應對也是一個持久的過程,需要接納這個過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