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世紀前南洋大學生活掠影

2020年09月29日   •   7萬次閱讀

50年,俱往矣!但生活其中的「南大人」,不論在何時何地相遇,總會湧現那份「南大情」,神采飛揚地細數「南大事」!

文學院講師王詠祥上課的情況。(檔案照)

1967年初,我上了南洋大學,進入心儀的中文系。這是新制第二年,之前經過暴風雨的洗禮,這時已和風拂面,正是專心學習的好時候。

那是個純樸的年代。踏進大學的門檻,除了幾個高中同學外,其他人全不認識,心中難免感到害羞和膽怯,但卻擁有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華。

迎新晚會上的邂逅

南大迎新會中集體舞的場面。

大一第一個令人矚目的活動是迎新晚會,除了各院各系的迎新晚會外,校友較多的中學如華中、公教、中正等,甚至馬來西亞的寬柔、中化等,也個別舉辦迎新晚會。

在迎新晚會上,新生們都衣著整齊,心裡充滿期待。系裡的講師、教授多數會出席,並致辭勉勵,讓新生對老師和課程有個起碼的認識。晚會的重點是節目表演,在那個較閉塞的年代,節目不外是歌唱和團體舞蹈,一些看起來較活躍的新生,也被學長硬拉出來表演,她們就此一鳴驚人,成為系裡的風雲人物。

這晚會不但讓新生之間彼此熟絡,也是學長結交學妹的最好機會。或一見鍾情,或有緣千里來相會,或緣定前生,由此展開三年或四年的「長征」。或從借筆記開始,或給各種貼士,或課外補習,在迎新晚會上,在雲南園譜寫一生的幸福。

吃的世界

當年大學當局規定大一學生必須在餐廳包膳,大二之後可自行選擇。餐廳有兩個,一個是靠近女生宿舍的舊餐廳(永祺廳),另一個是在男生工字型宿舍對面的新餐廳。大家可自己找飯友,不然就由餐廳分配。大一生多數在新餐廳,早餐是簡單的半生熟蛋和麵包,用餐時間不定。一到午餐和晚餐時,整個餐廳鬧哄哄的,一片喧譁聲。同桌的飯友大多能互相體諒,等大家到齊後才動筷,但也有人最怕和不熟悉的理學院同學同桌。這時,大家已飢腸轆轆,偏偏理學院的飯友常因做實驗,遲遲不見蹤影,後來大家達到共識,「看到人就吃」,不須等他們就坐。

餐桌上六個家常菜一湯,最常見的是芙蓉蛋和番茄蛋。說到湯,一看是西洋菜湯或苦瓜湯,幾個「豪情萬丈」的學長,拿起整碗湯大力摔在地上,瞬時間湯菜四濺,但馬上又有人響應,再多摔幾碗,敲碗筷聲、嘻哈聲此起彼伏,整個餐廳沸騰起來。這樣的場景時不時會上演,學生得賠錢嗎?據說餐廳老闆不在乎學生摔碗,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他年底會在餐費里扣除。

我在餐廳包了兩年膳,下來兩年就和同學在下課後到永祺廳點小菜,雖然常是午餐肉炒綠豆馬鈴薯、豆芽炒豆乾、芙蓉蛋,但很經濟實惠。晚餐可走到女生G座宿舍外的麵攤,辣辣的乾麵加上一碗清湯,也吃得很滿足。何況還有雲南餐廳,煎馬鮫魚和辣炒長豆是非常可口的小菜。此外,一攤馬來人的巴東咖喱肉軟汁濃,加上參峇辣椒,也很受歡迎。在我的年代,從文學院梯級走下來的「四勿亭」已拆除,據說那是文商學院學生喝茶、吃點心聊天的地方。

吃在南大,令人回味無窮。晚上農村小妹在籬笆門外叫賣炒米粉,雖沒有什麼配料,但那峇拉煎辣椒太好吃了,直到今天同學們還念念不忘。

情系圖書館

有些同學習慣在宿舍里溫習功課,既可吃零食,又可和室友聊天。我卻是和同學上圖書館,覺得這比較可以專心溫書,要找參考書也容易。 上圖書館的人,多數喜歡坐「老位子」,其實,常坐那位子,也就約定俗成,別人也不會隨便去坐。圖書館平時倒沒什麼,但到考試時,那氣魄壯闊的場面,是南大特有的風景。一早圖書館大門還沒開,已經有很多人在門口排隊,幾扇門一開,似千軍萬馬般衝進去,不等電梯了,直奔上樓,去找自己的好位子,連同用本子幫同學霸位,太遲了,只好擠在兩人中間的坐位,那可真不自在。

常到圖書館的人,一定忘不了頂樓的「美倫」餐廳,更忘不了老王的豆沙包。晚上,讀到累了,可到頂樓去看風景。站在欄杆旁,只見天空黝黑,星群點點。遠處有閃爍的燈火,那是裕廊軍營吧!近處是漆黑的農村,依稀可聽見嘰嘰的蟲鳴。進去餐廳里,喝杯咖啡,吃個餡料滿滿熱騰騰的豆沙包,馬上忘記了疲累。幾十年過去了,那老王的豆沙包啊!始終是那一代南大學子心中共同的記憶。

考試期間,如果從圖書館下山去餐廳吃飯,可真浪費時間,於是,美倫餐廳又是學子解決午晚餐的地方。只見餐廳里人來人往,座無虛席,點了餐後,得花長時間等候。飯食一來,風起雲卷,吃罷又趕去溫習功課,如此到十點鐘圖書館關門。沿著昏暗的路燈下山的同學,仍興致勃勃地高談闊論,交換備考心得。

文史哲課程

每個院系每年都有規定的五六科必修課,另有兩三門選修科。每當學年和學期交上選課表前,總有「消息靈通人士」給學弟學妹們很多「貼士」,例如:某某老師是「殺人魔王」,去年就「敢敢」(這是南大學生的口頭禪)殺三分一的學生去重修。選某某老師的課最好,他慈悲為懷。 以中文系來說,三年加上一年榮譽班,必修課有心性哲學、訓詁學、文字學、聲韻學、文學史、詩選、禮記、馬華文學等;選修課有論語、孟子、詩經、楚辭、史記、漢書等。此外,還有跨院跨系的選修課。我選修了地理系洪國平老師的人文地理,歷史系陳水逢老師的中國通史和翁同和老師的宋史。這幾位老師為人隨和、學識淵博,他們的課深受學生歡迎。

李孝定老師是中文系系主任,體型高大,不苟言笑,是文字學的權威,講課時基本上不用看資料。蘇新鋈老師教中國哲學,講解詳細,讓學生對儒道思想有深入的認識。身材瘦削、語音標準的謝雲飛老師教聲韻學。當時三十六字母里的「幫滂並明,非敷奉微」,常搞得我頭昏腦漲。臉帶笑容、治學認真的賴炎元老師教禮記和孟子。溫文儒雅、新婚燕爾的胡楚生老師教古代文選,最喜歡上他的寫作課,除了在卷末有詳細的評語外,凡得分超過80的同學,胡老師就當眾念出名字,作為鼓勵。書法龍飛鳳舞的黃勖吾老師教中國文學史,一份幾十頁的專題報告,豐富了大家的文學知識。另外身材標準、酷愛打籃球的皮述民老師教我們作詩,聲音洪亮的楊承祖老師教史記,斯文親切的翁世華老師教楚辭,嚴肅的龔道運老師教論語。在學術界享有聲譽的屈萬里老師教目錄學,剛從留學回來的蔡秀珍老師教馬華文學。

這麼多門的文史哲課程,為我們的中文紮下深厚的根基,此後在教育界、文化界都能得心應手,甚至作專科的研究。

一個時代的歌曲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流行的歌曲,往後聽到那些歌曲時,不期然地會想起當年的人物事。

一早起來扭開收音機,常聽到姚蘇蓉在嘶喊:「今天不回家,徘徊的人, 彷徨的心,迷失在十字街頭的你,今天不回家」;「 我悔恨,我悔恨,啊!負心的人,負心的人」。同學們也時時在嘴裡嚷著:「今天不回家」「負心的人」。一般學生在晚飯後,常沿著南大湖散步,或在路邊看底下籃球場上健兒們的龍爭虎鬥。這時,正好有個仰慕的女孩走過來,旁邊的同學戲謔地唱起:「當她迎面走過來總會多看一眼,她像一片流雲悠悠飄過藍天,總是來去匆匆使我異常懷念」。這首《一個陌生的女孩》是校園頗為流行的曲子。

當時,愛唱歌的男生經過儒林道時,常信口高唱《水長流》《榕樹下》《心上人》等歌曲,但同學們最喜歡唱的是「這綠島像一隻船,在月夜裡搖呀搖,姑娘喲!你也在我的心海里飄呀飄」,這旋律柔和、歌詞優美的《綠島小夜曲》,大家都說那是南大的「校歌」。這些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流行曲,到今天仍蕩漾在大家的心中,縈繞著那醇香像陳年老酒的往事。

「八卦」樂趣

南大女生課餘在宿舍內休息。 當年的南大分男女宿舍,女生宿舍有總負責的舍監,每座都有舍長,外有籬笆圍著,平時進出只開一道小門。有男生要來找女朋友,或外賓要見某個女生,都得在舍監那兒登記,因為這樣,女生宿舍被戲稱為「動物園」。

住在宿舍里的幾年,給學生們留下難忘的記憶,深厚的友情也是在那歡聲笑語中沉澱起來的。除了溫習功課、寫報告外,大家最樂的事就是談「八卦」新聞了。諸如:今天又看到「多情王子」在門口「站崗」了。那商學院的帥哥又出現在舍監室里,可真有耐心哦!哈哈!那傻小子竟然去追校花!聽說文學院的那對才子佳人分手了;聽說那死不要臉的喜歡上我們的班花了……在那還不是很開放的年頭,男女同學間多談兩句,就有人說他們在搞「戀愛「;當中的離離合合,似真似假的男女感情,也許是刻意渲染,也許加油加醬,也許無中生有,在嘻哈聲中增添生活的樂趣。

住在遠離市區,只有周末才回家的南大,能有機會看場電影是很稱心的事。當年有十塊錢的電影聯票,可在建國堂看十場電影。這裡所放映的雖都是舊片,但卻是名影片,如:《甲午風雲》《方帽子》《北國風光》《養鴨人家》等。戲散場後,頂著滿天星斗,習習涼風拂面,同學們三三兩兩沿著行政樓(現在的華裔館)、南大湖走回宿舍,這是一個個令人緬懷的夜晚!

馬賽地當「霸王車」

雲南園坐落在窮鄉僻壤的裕廊,只有綠色巴士公司的174號車可從市區到南大,那可要花一個多小時。悶坐在沒冷氣的熱車廂里,一路顛簸地經過又狹窄又彎曲的舊裕廊路,才抵達永祺廳。之後有了「霸王車」,解決南大生下坡和回校的問題。

星期六一到永祺廳前面,就會有司機喊「下坡,下坡」。那是陳舊的馬賽地,后座坐四個人,前座除司機外,坐兩個人,可以想像得到空間的擁擠,但當時大家也不覺得窘迫,所帶的包包還放在膝蓋上,包包多的話,就放在後車廂里,這樣一趟車收費六角錢。星期天要回南大,得去奎因街的綠色巴士車頭等車。

車子行駛在相當筆直的新裕廊路上,司機一般上都是風馳電掣,速度快得驚人,如果兩輛霸王車並行,看看沒什麼其他車子,司機竟然來個大賽車,呼呼的涼風伴著怦怦的心跳,令人心驚膽戰。偶爾看到警車,就會拐到舊裕廊路,在這裡東彎西拐,幸好吉人天相,加上司機開車技術純熟,終於安然抵達目的地。

其實,看到排列成行的霸王車隊,心裡有點慶幸,因為這麼遙遠的路程,只需半個多小時。

情鎖雲南園

雲南園的環境如詩如畫,是男女間培養感情的溫床。課餘飯後,有很多機會交往。例如實驗課、校外實習、學會和出版活動、運動場上、班上的研討課等等,只要對上眼,有緣分,就會成為所謂的男女朋友,談起戀愛了。即使成了大家開玩笑的對象,或同學們議論紛紛,也大可置之不理。

此後,雲南園古色古香的八角亭,依依垂柳的南大湖畔,僻靜的學生樓、校長崗、園裡的小徑、圖書館等地方,都可以看到雙雙對對的儷影,並在日後結為人生的伴侶。

有人說早期南大生的讀書生活是很悠閒的。可不是嗎?一早站在課室門外打量來往的同學——尤其注意看得順眼、漂亮的外系女生。下課後沒去圖書館的話,就在宿舍里侃大山、睡覺,當「評論員」。四五點去打球,或在晚餐後在儒林道、儒林徑、湖邊散步,天南地北聊個不停,生活過得挺自在的。

其實,在上課時,很多同學都很用心的,一般上女生坐前面幾排,男生坐後頭,大家似乎喜歡坐在固定的位子,聚精會神地聽老師講解,或把重點抄在筆記本里,即使有不太明白的地方,也很少人會提問。當然有人搞些小動作,如:看自己有興趣的書、打瞌睡、打坐等。考試來臨時,同學們還是很緊張的。圖書館有人滿之患,球場不見人影,通宵達旦挑燈夜讀的大有人在;還有人在往考場的路上,邊走邊問熱門考題,趁機溫習一番。如果某科不及格的話,就得在下一年重修,遲一年畢業了。 考場多數在大講堂,門口貼著座位表。桌椅由上到下排列,大家疾筆直書,似乎沒發生過有考生太激動了,往後仰而跌個四腳朝天的。

考試結束準備過年

南大第一屆畢業典禮在雲南園舉行。 考試結束也快到農曆新年了,大家收拾房間,把物品搬回家,準備過年。這時,稍微留意四周,只見路邊、山崗上,滿園的相思樹開滿黃色的花,迎風搖曳,帶來春的氣息。早期張瘦石教授寫的「山山皆秀色,樹樹皆相思」,就是此情此景吧!

相思樹,寄寓著長長、恆古不變的思念。相思樹的種子,根植在每個學子心田。多少年了,它仍青翠不老,茁壯地成長。

50年,俱往矣!但生活其中的「南大人」,不論在何時何地相遇,總會湧現那份「南大情」,神采飛揚地細數「南大事」!

作者:盧桂霞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3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2萬次閱讀
年薪16萬新幣仍喊窮!新加坡中產哭訴:我們才是隱形貧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5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2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華僑銀行開戶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從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選期間注意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萬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405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234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063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208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5301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788次閱讀
超乾貨!幾歲可以單獨坐車?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帶娃乘車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617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閱讀
是被風吹還是惡作劇? 行動黨宣傳冊和工人黨海報如此「接地氣」
2025年04月28日   •   3762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3762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