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8月3日)新加坡新增226起冠病病例,為兩周以來單日最低。而病例中唯一的社區病例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
該病例是一名在新加坡樟宜監獄服刑的26歲斯里蘭卡籍囚犯,他是在新加坡監獄署主動檢測囚犯時發現的。值得警惕的是,他在7月2日、22日在獄中做過兩次冠病拭子檢測,結果都是陰性!7月30日,他轉入樟宜監獄服刑,再次接受檢測,8月2日結果顯示陽性,而他當時並沒有出現症狀。標準的無症狀感染者啊!

連續兩次檢測都是陰性,為什麼再檢測就是陽性了呢?這也難免讓人對目前的出院標準多了一些擔心。
之前,新加坡的新冠病患在確診之後,不論健康狀況是否良好或病患是否出現症狀,都必須連續兩次檢測陰性才能出院,俗稱「雙陰」。而5月28日,新加坡衛生部借鑑不少國家的做法,採用了新的檢測標準。從病患出現症狀開始21天之後,只要病患臨床表現良好且不再出現症狀,就不必再進行檢測,便可以安排出院。

而這次新確診囚犯的情況,似乎無論之前的「雙陰」標準,還是目前按日期推算的標準,他都已經達到了允許安排出院的條件。那麼,病毒在他體內一直潛伏卻逃過了前兩次檢測?這似乎不可能。那就是前兩次檢測後他又被別人感染?這種說法似乎比較合理,但如此看來,監獄的情況就比較複雜了。
新冠病毒剛開始傳播時,有不少人戲稱,監獄可能是最安全的地方。但不少國家都暴發了監獄的群體感染,看來新冠病毒肆虐下,沒有哪裡是絕對安全的。

目前,所有與這名確診囚犯有過密切接觸的人都已被隔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