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華族文化貢獻獎得獎名單出爐 首次提名者歷來最多

(左)九年劇場藝術總監及聯合創辦人謝燊傑 、劇團總監及聯合創辦人徐山淇和(右)聚舞坊創辦人兼藝術總監嚴眾蓮。(圖:陳嘉羚)
今年的新加坡華族文化貢獻獎得獎名單出爐,新加坡華族文化中心共收到33份提名,其中百分之60是首次提名,是歷來最多的一次。
本地舞蹈團聚舞坊的創辦人兼藝術總監嚴眾蓮和華語劇團九年劇場分別在個人和團體獎的組別中脫穎而出。
華族文化貢獻獎旨在表彰對本地華族文化的推廣和發展有傑出貢獻的個人和團體。
聚舞坊創辦人兼藝術總監嚴眾蓮1993年創立舞蹈團。她說,最初在本地推廣華族文化與藝術較為艱巨,但這是她熱愛的事業,因此不斷追求。
嚴眾蓮說:「其實勇敢去解決自己想解決的東西我並不覺得很困難,最大的困難的並不是在發展,而是引導很多觀眾來支持和觀看,如果沒有觀眾,演或發展也是一條寂寞的路,最重要的是本地觀眾要支持。我沒有想到要很大的成果,要慢慢地薰陶這是非常重要。傳承不是說我要怎麼傳我的事業,我覺得傳承是一種精神、一種信念,而且要是正能量的,比如我從事舞蹈教育,做的時候一定要有正能量的內容,那麼就有傳承的意義,比如希望孩子們、學生們有氣質、有素質,那麼這樣的發展就是正確的。」
團體得獎者是本地華語劇團九年劇場。九年劇場藝術總監及聯合創辦人謝燊傑說,成立劇團12年,曾經質疑過自己的選擇,但這也是個學習的過程。
他說,榮獲新加坡華族文化貢獻獎是一種鼓勵,意味著有人意識到他們的工作是有價值的,也需要一直做下去。
「我們在努力的不只是華語舞台劇,其實是母語文化,我覺得母語文化長期處在和英語文化的拉扯當中,但如果讓它消失,我們就不算多元,就不會精彩。雖然是華語劇團,但我們也一直提醒自己華人文化是我們的根基,但不是我們的中心,我們要強調的新加坡華人的多元身份,如何跟其他的母語文化進行交流和碰撞,這樣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新加坡華語劇團。」
劇團總監及聯合創辦人徐山淇希則望未來有更多人能接觸和了解本地華語劇場。
徐山淇說:「長遠希望看到的是華語劇場成為本地人日常生活中會考慮的一項活動,現在很多人問我從事什麼工作,我說我是劇場工作者,他們完全沒有概念,但我希望以後有一天當我說我做劇場的時候,對方可以馬上對這份工作有了解,就像我說我是在銀行工作的,我是做金融業的,如果人們能理解,那我們就很成功。」
文化、社區及青年部政務部長劉燕玲在新加坡華族文化中心年度文化節《華彩2024》的開幕典禮上為得獎者頒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