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教中學,屹立星洲……」為慶祝相識60周年,公教中學(附小)的50多名校友再度相聚。身穿當年的校服,他們齊聲唱起校歌,熟悉的旋律在空氣中迴蕩,仿佛打開了一本塵封已久的相冊,往昔的畫面瞬間躍然眼前。
曾教導他們的陳捷覺老師,如今雖已86歲,但依舊精神矍鑠,笑容溫暖。當他輕輕揚手,帶領大家齊唱校歌,瞬間把眾人拉回那段童真歲月。
校友們站在舊校址前合影,仿佛回到童年。陳捷覺致辭時感慨道:「看到大家在學校前拍照時,忍不住想和身邊的同學聊幾句,那神情和小時候一模一樣。」

(海峽時報)
翻舊電話簿找昔日同窗 組織各種活動
這場別具意義的「返老還童」同學會,由1965年入讀公教中學(附小)一年級的50多名校友發起,在舊校址奎因街(Queen Street)的一家酒店溫馨舉行。超過半個世紀的情誼,承載著10年同窗的青春歲月,讓這群老友更加珍惜彼此的陪伴。
聚會的策劃者康大為(67歲,商人)從2015年起,便翻閱舊電話簿,尋找昔日同窗,最終聯繫上100多名校友,並成功舉辦了一次同學會,當時有80人出席。從那時起,大家便保持聯絡,時常聚餐、運動,組織各種活動。
康大為受訪時說,我們有不同的群組,有的負責吃飯聚會,有的打高爾夫球、匹克球或徒步,大家都很珍惜這段情誼。「幾年前,我們還決定每年一起出國旅行,去年去了成都九寨溝,今年則前往日本九州。可惜有些要好的同學已離世,所以我們更珍惜每一次相聚。」
特意尋找校服供應商 身穿童年時校服再聚首
為了讓這次聚會更具意義,康大為特意尋找校服供應商,希望大家能身穿童年時的校服再聚首。然而,商家起初因擔心校服被濫用而拒絕出售,最終在公教中學副校長的協助下才解開誤會。

(海峽時報)
康大為說:「今年是我們相識60周年,我不想這只是一場普通的聚會,而是希望做一些前所未有的事。於是想到讓大家穿上小學的校服,這將是終身難忘的回憶。」
與康大為同班10年的許國偉(67歲,商人)也是本次聚會的贊助者。他受訪時說:「一開始聽到康大為的想法,我們都有點猶豫,甚至覺得不好意思,但大家互相鼓勵。畢竟幾十年的老朋友,他有什麼想法,我都支持。」
黃志才(67歲,退休人士)在2015年與康大為重新聯繫,如今經常與老同學打球。回憶校園時光,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中學時期的教育改革。
公教中學原為華校,以華文授課,但從中三起,除了華文課,其他科目都改為英文授課,讓不少同學一時難以適應。他說:「幸好學校給予支持,尤其是校長張世典特別邀請澳洲老師教我們英語,讓我們最終掌握雙語。今年是母校90周年校慶,只要人在新加坡,我們一定會回去慶祝。」
許國偉也深有同感:「公教中學的雙語教育讓我們受益匪淺。如今,我和康大為都在中國經商,回首成長曆程,許多老師用心教導我們,啟迪思維,塑造品格。他們是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導師。」

(鄭一鳴攝)
這次聚會不僅匯聚了老同學,還邀請了七名曾在公教中學任教的教師。其中年紀最長的林豐貴(88歲),曾在公教中學任職34年,教授華文、文學、地理及歷史。他受訪時說:「這些學生我都記得,他們當年很乖,也很守規矩。每次他們有聚會,我都會儘量參加。看到他們如今事業有成,我很欣慰。」
文:林美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