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五元樹:植物園裡的香灰莉木

2015年7月4日新加坡植物園榮登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新加坡植物園是第三個獲得世界文化遺產的植物園,前兩個為英國皇家植物園邱園(Royal Botanic Gardens in Kew, England)以及與義大利帕多瓦植物園(Orto botanico di Padova in Padua, Italay)。
2020年新加坡小販文化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的項目。這也是新加坡繼植物園成功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後,第二次申遺成功。
好了,繼續說新加坡植物園。1859 年,農業園藝協會 (Agri-Horticultural Society) 將一片 60 英畝的廢棄種植園轉變為一個休閒花園,這座花園後來演變成新加坡植物園。算算已經有166年歷史了。
我到植物園主要就是看老樹。園內大約有60多棵受保護的古樹。這裡只說說香灰莉木。

上圖新加坡植物園這棵香灰莉木是我十多年前拍的。2017年,這棵樹齡估計超過270年的香灰莉木倒掉,壓死一人,傷四人。


植物園裡還有一棵香灰莉木更加有名,它就是新加坡五元紙幣上的香灰莉木。


我從不同角度拍了這棵五元樹。
香灰莉木木質非常堅硬,可用來造橋、做舟、建房。還可用它製作砧板,故也稱南洋的砧板樹。它是世上最上等的砧板,菜刀切割後的痕跡很快會彌合起來,有自然「撫平創傷」的功能,而且據說細菌無法在它身上存活。我不知道上述優點是有科學依據還是對它的神話。
可惜現在都用新材料的塑料砧板,失去了木質砧板的種種天然優點。小時候,我在中國,家裡都用木頭砧板,當然不是香灰莉木,應該是柳木或槐木。
我的老師王潤華教授對香灰莉木情有獨鍾,他家的砧板就是香灰莉木,不過師母淡瑩說:「平時切水果蔬菜也不用它了,都用輕便的塑料砧板,只有剁排骨剁雞時才用這塊厚重的木砧板。」
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超市食材為了方便買家都經過剁切處理,家裡很少剁排骨剁雞剁鴨了。看來,香灰莉木砧板也漸漸成為一種擺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