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香港、台灣,以及東亞的韓國,東南亞的新加坡,被並稱為「亞洲四小龍」。他們都是利用西方已開發國家國外轉移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機會,吸引外國大量的資金和技術,迅速走上發展道路,一度成為東亞、東南亞地區的經濟火車頭之一。

到了2019年第一季度,亞洲四小龍的經濟發展如何呢?南生整理了相關數據分享給大家。
中國台灣、韓國的經濟增速很接近
從GDP本幣同比實際增速來看,一季度亞洲四小龍的經濟增速都疲軟。其中,中國台灣的經濟增速最高,但也只有1.71%,較上年同期下滑1.4個百分點。按當前市場價格計算,台灣的名義地區生產總值為4.46萬億新台幣。
但經季節調整後,GDP約為4.5萬億新台幣。按照一季度與美元、人民幣的平均匯率折算約為1446.62億美元,約為9760億元人民幣——排在河南省之後,全國第六名。

韓國與中國台灣的經濟增速很接近,為1.7%——如果四捨五入後,完全可以將兩地的經濟增速都寫成「同比實際增速1.7%」。分行業來看,一季度韓國的製造業同比下降了3.3%,建築業同比下降了1%……,這或許意味著2019年全年,韓國經濟增速都將不理想。
據統計,2019年第一季度韓國完成的國內生產總值(GDP)為455.081萬億韓元,按照一季度,韓元與美元、人民幣的平均匯率折算約為4044.7億美元,約為27288.65億元人民幣——要比同期廣東省更高(23886.77億元)。
一季度,新加坡的GDP總量已經超過了香港

在我們的印象中,中國香港和新加坡都是經濟高達發達的地區,其中新加坡人均GDP更高,香港的GDP總量更高。但在2019年第一季度,這種「印象」不靈了——據統計,2019年第一季度,新加坡的GDP本幣實際增速為1.2%,正好是中國香港0.6%的同比增速的2倍。
GDP總量方面,新加坡約為1234.11新加坡元,按照平均匯率折算約為911億美元——今年一季度,中國香港GDP約為910億美元,比新加坡低了約1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