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國慶節當天,我家收到了一個超級大禮!

面對疫情 保持鎮靜
國慶節當天早上,好不容易睡個懶覺,結果隊友突然叫醒我:「完了!完了!完了!我中了!怎麼辦?」
我一下子就清醒了!該來的總算來了,就好像一直懸在頭上的第二隻靴子終於落地,沒有一絲絲驚慌,反而莫名地感到踏實是怎麼回事?
新加坡官方數據顯示六成本地人都已經感染過了,身邊的朋友也有很多都中過招,作為一直「清白」的我們全家,都感覺是人群中的異類。

本來想著,既然隊友中了,不如全家躺平,一起同甘共苦算了,反正都是早晚的事。
我剛想躺下,突然想起一件很嚴重的事情!
一周後,我家哥哥要考PSLE口試,妹妹要考GEP!!天吶!我怎麼可以在這麼重要的關頭有躺平的念頭!!!
我迅速起身,從臥室拿走我接下來一周可能要用到的物品、衣服、甚至把充電線也拔走了,可以說走得很「絕情」。
最後一把把臥室門關上,對著門內還一臉懵的隊友留下一句話——「從現在開始,你不許出來了,除非ART轉陰!」
主臥有陽台有衛生間,就跟酒店一樣。就讓隊友再體驗一把回國隔離的感受吧~

面對疫情 沉著應對
接下來的日子,我就挑起了全家的大梁。我的目標是:盯緊服務隊友,保護孩子!加油!我可以的!
體貼的公司領導讓我在這期間居家辦公,可以順便照顧家人,再次特別感謝老闆和同事們的支持~
新加坡政府規定,家中有人確診新冠,但本人每天ART陰性的話,可以照常出門上班上學,所以兩個孩子都沒有因為這個耽誤學業。
只有周五早上妹妹測出淺淺的一道,馬上換一個測,又是陰性,而且她沒有任何針狀,估計是測試盒有問題。為了安全起見,就跟學校請了一天假。幸好老師說那天全校演習,也沒上什麼課。
我參考了網友們的經驗,準備了20份一次性餐具,包括大碗、小碗、勺子、筷子和水杯。在這種情況下,環保已經不是我該考慮的事情了。

參考國內隔離酒店的配置,我在主臥門口放了一個凳子,在凳子上放了個托盤。每次我把飯菜水果飲料準備好放在托盤裡,敲3下門就跑開,然後隊友就心領神會地開門取走托盤,關門享用他的「大餐」。
全程只有眼神的交流,因為我倆都戴著口罩。。。

為了減少接觸,病號每天喝的水就用瓶裝飲用水,我在網上超市上定了一箱1.5升的瓶裝水,每天給1到2瓶就夠了。我們一家四口每天都要測ART,所以5個裝的測試盒我一口氣買了6盒,感覺自己好壕
為了讓隊友能獲得充足的營養,能快點好起來,我基本上每頓都準備一份主食,一到兩份蛋白質,一份蔬菜,一份湯,一份水果。我還特意買了好幾隻「傳說中對退燒有幫助」的鮮椰子,每天砍一隻給隊友喝。

去年上班以後,就很少這樣一天三頓都在家自己做飯了,這次做了整整7天,娃對我的手藝還是很肯定的,哈哈,寶刀不老~
一天三頓,足不出戶,就這樣隊友的體重還輕了,可見這場病還是很消耗能量的。(畢竟有兩天燒到了39℃)
我給了他一個垃圾桶和一卷垃圾袋,他把每天的垃圾都扔在垃圾袋裡,晚上吃完飯把垃圾袋拿到門口,我帶著手套拿去丟掉。我和隊友除了開門時用眼神交流,其他都通過手機聯繫,比如我詢問他病情,他要我遞水給他等等……感謝現代科技!

在線問診 送藥上門
因為家裡備了退燒藥和蓮花清瘟,所以第一天就沒配藥。第二天大概是覺得這些藥不夠用,隊友開啟了在線問診模式。
隊友用的是一個叫WhiteCoat的APP,具備GP資質。

用Singpass登錄,就能識別你買的什麼保險。不是很嚴重的話,在線問診還是很方便的。

有很多醫生可提供選擇,醫生會的語言也一目了然。隊友選了一名會華語的醫生。畢竟有很多醫學術語,以我們的英語水平是很難交流的,萬一說不清楚,也可以用華文交流。
不過他沒用上,醫生還是以淺顯易懂的英文跟他順利地進行了溝通。

醫生開的診斷書,為上呼吸道感染。醫囑是:請呆在家裡,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好好休息,補充水分,避免劇烈運動;如有必要,服用藥物緩解症狀;如果發燒超過41攝氏度,或者持續發燒超過3天、嗜睡、咳嗽加重、胸痛或者呼吸短促,需要及時去急診就診。

還給他開了處方,配了藥。一共3種藥:止咳糖漿、撲熱息痛、潤喉片,基本上就是緩解症狀的。

醫生還給隊友開了5天的病假單。
11點看完診,下午2點藥就送到家裡來了。快遞費都是保險包了的,真是相當的方便。
戰勝疫情 保護孩子
家裡老大8月15號考PSLE口試,老二8月17號考GEP,這兩個對於新加坡小學生最重要的日子,恰好碰上家裡有人確診,我真的會謝!
為了保護孩子不被感染,我嚴禁她倆靠近主臥房門。有時候姐妹倆心疼爸爸,會主動幫我把食物拿到門口托盤上,幫著敲主臥的門,我都會讓她們做完這些就去洗手。
每天上學前,都要做個ART,除了監測自己的健康狀況,也是讓老師同學放心。

每天保證營養和睡眠,用維C泡騰片和她們喜歡的GUMMY BEAR補充維生素。幸好隊友陽性期間,兩個娃都沒事,也沒有影響她們考試。
隊友也在7天之後轉陰了,獲得了人身自由!撒花~ 這場與病毒的鬥爭終於以我方勝利告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