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員工每個星期超時工作的現象引起了廣泛關注。
根據一項調查,約四成的新加坡員工認為自己每個星期都要在沒有領取薪水的情況下工作達十個小時。而新生兒的父母們成為了重點「照顧」對象,多數都超過十個小時!

(圖:來源自網絡)
這一情況在全球範圍內也普遍存在,一項針對全球17個國家的調查發現,超過一半的新生兒父母認為自己每個星期都要超時工作長達十個小時。這種現象與他們在工作中優先考慮的事項密切相關。
根據一家數據處理公司的報告估計,新加坡員工每個星期平均有8.19個小時是在沒有領取薪水的情況下工作的,這是亞太地區國家中第二高的,僅次於印度。這其中包括在午餐時間和下班後繼續工作。
超時工作對員工的身心健康和工作生活平衡造成了很大的影響。長時間的工作會導致身體疲勞、心理壓力增加,並可能增加工作和家庭之間的衝突。尤其對於新生兒父母來說,超時工作可能會妨礙他們花更多的時間與家人相處,參與育兒等重要事務。

(圖:來源自網絡)
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很多。在競爭激烈的職場環境中,員工常常被迫追求更高的工作表現和生產力,為了完成任務或者滿足工作要求,不得不加班加點。此外,在一些公司文化中,長時間工作被視為一種標誌,員工可能覺得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獲得成功和晉升機會。
在這樣的「照顧」文化下,新加坡的生育率怎麼可能高?
不可能的!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各方可以採取一系列措施。

(圖:來源自網絡)
首先,政府可以制定更為嚴格的勞動法規,保護員工的合法權益,規定合理的工作時間和加班制度。其次,企業可以加強員工福利和工作生活平衡的支持,提供彈性工作時間和遠程辦公等福利政策,讓員工更好地平衡工作和生活。同時,員工也要有自我管理的意識,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時間,保護自己的身心健康。
在實際工作中,所有相關各方需要共同努力,共同促進員工福利和工作生活平衡,以創造一個更加健康和可持續的職場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