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如何理解「30天內有無與確診患者接觸史」和「應在與確診人員脫離接觸18天後再赴華」?
1、與確診人員有接觸的,最早可乘坐脫離接觸18天後的航班赴華。比如,10月1日發現自己的同事確診且有接觸,應立即脫離接觸(此後不再有接觸)並觀察自身健康狀況,無異常的,最早可預訂10月19日的航班赴華。
2、如果同套房屋的人員(比如同住的家人、勞工集體宿舍中同一個房間內的工友等)確診後居家康復,擬赴華人員和確診人員繼續在同套房間住宿生活的,不屬於脫離密切接觸情況。應待同屋確診人員康復當日起算,再等1個月後赴華。
3、如果同住人員外出隔離治療,康復即回到住處與您同住,則您應其康復後滿30天再赴華。
(四)如何理解「行前14天內避免非必要外出,避免聚餐、聚會、外出務工等高風險活動。」
擬赴華前14天,應避免除行前檢測以外的其他非必要外出。結合近期在新同胞染疫及國內輸入病例情況,使館建議擬回國人員應提前14天進行閉環管理,避免外出聚會、聚餐及外出工作等活動,關注自身及同宿舍人員身體狀況,切實做好行前個人健康管理。
(五)從其他國家來新加坡中轉回國的,在新加坡停留時間不足7天,如何填寫《健康防護監測和承諾書》?
根據目前政策,無赴華直航國家人員可來新轉機赴華,來新中轉赴華應提前向始發地中國使領館申請健康碼,入境新加坡後按我館相關要求進行檢測,申請健康碼回國。無論在新停留多久,應按要求做好行前健康管理,並根據個人實際情況如實填寫《健康防護監測和承諾書》。
(六)是否需要申報中國港澳台旅行史?
港澳台旅行史均屬中國旅行史範疇,無需申報。
(七)30天內其他國家旅行史是否會影響我赴華行程? 長居新加坡人員赴華前儘量避免外出旅行,不同國家旅行史有7-28天不等的健康觀察期。如在30日內有其他國家旅行史,建議先向使館了解健康觀察期要求,再安排赴華行程。無直航國家人員來新轉機按相關要求進行。
(八)快速抗原測試(ART)檢測陽性,之後又進行了核酸檢測為陰性,是否需要申報?
無論您最終是否確診,只要表格中所列的核酸、ART或血清(非疫苗接種原因)檢測有陽性記錄,均應申報,使館工作人員有可能聯繫您了解有關具體情況。
三、雙檢測中對血清檢測種類如何選擇?
(一)選擇血清IgM檢測情形
1、未接種疫苗或未完成疫苗接種;或
2、接種科興、國藥等滅活疫苗;或
3、混合接種滅活和非滅活疫苗(必須完成其中一種疫苗的完全接種)。
(二)選擇血清全抗體N蛋白檢測情形 接種輝瑞、莫德納、安徽智飛龍科馬、康希諾、阿斯利康等非 滅活疫苗
(三)接種疫苗的確診新冠肺炎康復人員請按使館指導做相關檢測。
四、應該上傳什麼材料申請健康碼?
以微信小程序「防疫健康碼國際版」為例,共需上傳7或8份材料。
(一)在「請上傳核酸檢測、血清IgM抗體檢測陰性證明圖片」環節上傳兩張圖片:3日前核酸檢測證明+2日內核酸檢測及IgM或N蛋白檢測證明。(此步驟中,「檢測機構」請選擇做2天內雙檢測的機構,檢測日期以2日內雙檢測為準)
(二)在「請上傳以下要求的材料圖片」環節,上傳3份材料:回國機票+在新准證(短期訪客上傳來新機票)+《健康防護監測和承諾書》
(三)在「請上傳疫苗接種證明圖片」環節上傳1份或2份材料:疫苗接種證明(帶二維碼的證明),如確因不滿15歲,准證被取消,國內疫苗證書等原因無法取得帶二維碼的疫苗證書,可上傳政府衛生部門、診所出具的,或軟體上截圖(需有姓名)+《疫苗接種聲明書》(下載連結見文末)申請健康碼。 有關材料樣本附後。
五、部分檢測機構聯繫方式 目前萊佛士醫療集團(Raffles Medical)和百匯(Parkway)醫療集團可以進行包括血清全抗體N蛋白檢測的相關檢測。
萊佛士(Raffles Medical)醫療集團諮詢電話:0065-63111160,診所信息請點擊:https://www.rafflesmedicalgroup.com/covid-19/covid-19-tests/ 。同時,申請人可以下載「RafflesConnect」APP(支持中文)進行預約。
百匯(Parkway)醫療集團諮詢電話,0065-68123391,診所信息請點擊:https://www.parkwayshenton.com/covid-19/pre-departure-test 。同時,申請人也可以通過WhatsApp(0065-81987777)進行預約。
旅客也可以選擇新加坡衛生部指定的、能夠提供符合要求檢測證明的其他檢測機構,參考清單如下:https://www.moh.gov.sg/licensing-and-regulation/regulations-guidelines-and-circulars/details/list-of-covid-19-swab-providers
六、相關表格下載地址 與健康碼申請有關的表格均可在使館網站-領事服務-表格下載中獲取,連結如下:http://www.chinaembassy.org.sg/chn/lsfw/bgxzz/

資料參考 /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館,網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