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ICU中插管治療,病危的竟然還有1個打完第三針的。
足以說明:對於身體不好的人來說,疫苗是個防疫盾牌,但最好的措施是讓自己不感染病毒。
據衛生部官網的統計,打完第三針後感染新冠的人數在持續增加。
就是不知道現在的突破性感染,會不會跟當初第二針一樣。
畢竟對於病毒共存國家來說,第三針是扛過疫情反撲的終極武器。
如果參考以色列的情況,他們率先給當地群眾打第三針,之後病例增長曲線如下

很明顯,經過一個月疫情迅速好轉。
就連死亡病例,也持續走低。

那麼對於個人呢?
那些打完第3針還需要吸氧的人,身體又會有什麼傷害,會比第二針更嚴重嗎?
在本地專家看來,即便打完第三針出現需要吸氧,因為整體比例太低,也許不用太過擔心。
「吸氧24%就算是吸氧了,100%也是吸氧,他們(衛生部數據)沒有說吸氧的程度是多少。如果只是20、30%的話,其實是不要緊的。」
說是這麼說,當局沒有披露細節,咱也無從得知。
比起花腦力猜打完第三針吸氧嚴不嚴重,不如了解一下什麼樣的體質能容易發生突破性感染。
相比莫德納,輝瑞疫苗 更容易發生突破性感染 據美國一項涉及57萬新冠病例研究發現:
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痛風、多發性皮肌炎、血管炎以及患有多種風濕性疾病的患者感染新冠的風險更大。


這項研究中,70%接種的是輝瑞疫苗。
他們發現,沒有風濕病的患者突破性感染率為每1000人中招31.16人。
有風濕病的患者,這個數字則為41.46人。
而接種莫德納疫苗的人群,沒有風濕病的患者突破性感染率為每1000人中招26.52人。
有風濕病的患者,這個數字則為35.65人。

這兩天,莫德納公司官宣承認自家疫苗在30歲男性的群體中,更容易引起心肌炎風險。
同時不忘強調,莫德納疫苗的突破性感染更少。
再結合上述研究所說,只能確實比輝瑞更能有效防感染,只是疫苗副作用也更大。 總而言之,最安全的就是身體健康、免疫力強悍的人。
而免疫力差、有潛在疾病、合併症的,即便打完疫苗,打完第3針,碰上新冠也是得掂量掂量。
李總理、網紅醫生張文宏
談新加坡、中國防疫發展
除了繼續打疫苗,我們也沒有可挑三揀四的權利。
隨著第三劑開打,越來越多國家選擇跟病毒共存,多數人默認新冠病毒不會消失。
那麼接下去的路要怎麼走,就成了關鍵問題。

來源:海峽時報
李顯龍總理近期在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會議上,是這麼說的:
「逐步重新開放邊境才能從新冠疫情中復原。疫苗接種將讓這個做法更安全,並為企業提供支持,也讓家庭能團圓。」
這個復原,猜測說的是回到疫情前的狀態。
新冠就跟流感一樣,但大家還是可以正常生活,正常旅遊,正常商業往來。
總理在會議上也著重表態:包括新加坡在內的許多經濟體,都有意擴大疫苗接種者旅遊通道計劃。
亞太經合組織(APEC),中國是有參與的。

無疑對於新加坡來說,互開邊境的圈子當然是越大越好,畢竟吃的就是這碗飯。
但是現在,亞太地區還不是很敢大邁步開放。
自疫情爆發以後,中國堅持清零到現在,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免隔離通道。
很多人都在想,中國什麼時候才能共存,互開?
據中國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主任張文宏近期發聲:
我們國家一定保持戰略定力,不會盲目地開放,也不會盲目地封鎖,中國一定是依靠科學,在對疫情充分控制的情況下,實施疫情控制和生活正常化兩不誤。

他具體提到四點內容,表明中國未來的常態化抗疫會是這樣:
高效的疫苗新藥、強大的預警能力、快速的流調工作、充足的醫療資源。
「即便疫苗接種達到非常高的水平,仍需實施強大的公共衛生政策,將來中國還需要在免疫強化策略上做得更好」。
怎麼看都是清零策略到底的節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