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國在外,最好買個旅遊險傍身。(聯合早報)
作者 李國豪
說起保險,有些人往往會怒噴一句「大吉利是」,仿佛事先做好最壞打算,壞事就肯定會降臨。
想當然爾,短期的旅遊險,大機率會有更多人覺得自己不至於那麼倒霉而嗤之以鼻。
但快快樂樂的出行,分分鐘都有可能因沒做好萬全準備而慘成夢魘。
近日就有一對新加坡母女出國旅遊,陷入了「保險要用時方恨少」的窘境。
48歲的單親媽媽拉哈(Raha Rahmat)和她18歲的女兒艾米莉亞(Nur Amiliya Arba』a)日前到韓國首爾旅遊。前者在旅途中不幸突發腦出血,住院費用高昂,迫使她們煎熬度過了「一生中最糟糕的假日」。
據亞洲新聞台報道,兩人和同行的表親一行人本月5日抵達韓國出外用餐後,拉哈回到住處就因頭暈而躺在床上休息。女兒艾米莉亞返回房間後赫然發現母親倒地不起,立即呼叫救護車。
急救人員抵達後發現拉哈左側身體沒有反應,血壓也飆高,於是趕緊把她送往醫院。
醫院診斷拉哈為腦出血,恐有性命之虞,後者為此在加護病房住了一周左右。

到韓國旅遊的拉哈因急性腦出血而住進當地醫院接受治療。(Nur Amiliya Arba』a) 直到12月19日,當地醫院終於亮綠燈,允許拉哈回返新加坡。不過為了安全起見,她得全程躺在擔架上。
緊接著,錢就成了最大的麻煩。 除了住院的2萬新元費用,為了將拉哈醫療轉移回新加坡,她們還得額外支付1萬8500新元。
雪上加霜的是,母女倆都沒有購買旅遊險。超過3萬8000新元的費用,讓目前無業的拉哈和尚在求學的艾米莉亞母女兩人手足無措。
同行的其他親屬四處奔走,除了詢問新加坡駐首爾大使館是否可用拉哈的公積金存款支付醫藥費,也試圖聯繫拉哈在新加坡投保的保險公司,但被告知她所購買的個人保險並未涵蓋海外的住院費用。
為了支應昂貴的醫藥費,艾米莉亞最後只好轉向眾籌平台Give.Asia求救。
所幸,她們成功在一周內籌集3萬7000新元,比原先設定的3萬5000新元目標稍多,足以用來支付醫院及醫療運送相關費用。
透過新加坡中央醫院工作人員,拉哈的家人也聯繫上提供醫療救援服務的「Hope Medflight Asia」。
拉哈最終在新加坡中央醫院醫療人員的陪同下,於12月24日飛返新加坡,並被轉送至新加坡中央醫院接受進一步治療。
據悉,拉哈的身體一向健康,沒有高血壓,突發腦出血很可能是飛往首爾期間的氣壓變化所致。
事發後,她坦言非常後悔沒有購買旅遊險,自己原本認為這一點都不重要,但經歷過切身之痛後,她希望能提醒其他有意出遊的人們:
「別因以為不會出什麼大事而不買旅遊險,因為氣壓有時會有影響你的腦部,尤其是那些有高血壓的人更要小心。」

高昂的醫療費用一度讓拉哈母女手足無措。(Nur Amiliya Arba』a)
《新明日報》在今年7月也曾報道,一對獅城情侶開開心心展開韓國8天自由行,豈料抵達首日便雙雙確診冠病,結果花了3000新元旅費,卻只能待在在飯店隔離7天。
行程泡湯了、掃興了,但值得慶幸的是,他們有購買旅遊險。
在正常情況下,這類旅遊行程中斷都能獲得保險公司賠償。旅遊興致沒了,但金錢損失多少能彌補一些。
這兩起事件帶來的啟示,是天有不測風雲。快樂出遊前,最好還是先為可能發生的不幸做好萬全準備。
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一趟原本興致勃勃的旅遊,是否會因為哪些不可抗力因素而中斷,隨之衍生的附加費用會不會讓你吃不了兜著走。 (不是勸你別去韓國哈,兩則新聞的主角只是碰巧都在韓國遇上衰事)
新加坡普通保險協會(GIA)發言人指出,根據不同保險內容,旅遊險可以保障行前、旅遊期間甚至是旅遊後的潛在損失。
旅遊險也可讓受保人享有24小時海外緊急熱線服務,一旦碰上語言障礙或較難取得醫療服務等問題時,這項服務隨時有可能成為救命稻草。
再者,三年多的冠病疫情,也讓大部分旅遊險皆納入了冠病相關保障。
尤其年底假期人人蜂擁出國,接下來中國國門打開也可能迎來一波新疫情,購買旅遊險也算是買個安心,至少不必擔心若不幸「中招」而可能衍生的醫療及隔離費用。
該發言人甚至建議,即使只是去一橋之隔的馬來西亞,哪怕是一天半天的行程也未雨綢繆,才是最妥當的做法。

專家建議,不論去哪裡、去多久,出國旅遊最好能依據個人需求購買旅遊險,以備不時之需。(網際網路)
早買早安心
概括來說,旅遊險包含的保障可分為「必要」和「非必要」兩類。
其中,必要保障基本上不外是海外醫療開銷、全面冠病保障、旅遊行程中斷及可能造成的不便、緊急醫療事故疏散和遣返,以及全球緊急援助等。
非必要的保障則包括個人物品被盜竊或損壞、行李遺失和行程延誤,以及信用卡被盜用。
涵蓋範圍不同的保險價格不一,公眾可根據個人需求選擇。 同時,買旅遊險最好切記一個原則:
宜早不宜遲。
買了安心,早買就能早安心。 最妥當的做法是一訂好機票或旅遊配套就接著購買旅遊險。
這是因為行前有太多無法預測的事,例如家裡人突然生病、自然災害、旅遊代理倒閉,甚至是旅遊目的地發生動亂,都可能導致行程泡湯。
此時旅遊險就能發揮作用了。
消費者可以有兩種做法。
一是延後行程,並更改旅遊險的受保時間。
或者乾脆取消旅程,然後索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