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客工群體,尤其是建築客工,在很多建築工地和組屋區都會看到;絕大多數的孟加拉或印度客工經常三三兩兩、成群結隊的出現。
新加坡天氣炎熱,作為建築工人風水日曬,每天高強度體力工作在所難免,工作異常辛苦。

可是,就算如此艱苦的條件,他們中的一些人一樣實現了「頭家夢」,印證了那句老話:
是金子在哪裡都會發光! 印度客工成連鎖商店「頭家」
在新加坡就有這樣一位本地建築印度籍建築客工。
初期靠著自己每個月微博的薪水,每個月咬緊牙關,不斷的積累自己很少的酬勞,不捨得吃,不捨得穿。

餓了就吃白米飯配咖喱汁,啃麵包,渴了就喝點白開水。堅持不懈的積攢自己的積蓄。
為了實現夢想創業,吃盡了苦頭。
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老天爺沒有辜負他的一番辛苦奮鬥,成功在本地開了七家迷你超市,非常勵志,令人敬佩!

以上圖源:dreamstimes
在他成功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後,他還記得那些曾經跟他一樣,奮鬥在辛苦一線的建築工友們,忘不了自己曾經吃過的苦,他願意自己的店能像「照顧家人那樣」,讓他們得到更多的幫助。
人力部在面簿貼文 讚揚和分享他的經歷
如今這位成功的商人:穆爾蒂先生,20多年前就來到了新加坡。
剛開始,他在建築業摸爬滾打,省吃儉用了整整12年,才存到了一筆可以開店的血汗錢。

穆爾蒂先生雖然是一名小小的建築工人,卻一直有著從商的夢想,並努力為之實現而堅持不懈的儲蓄。
直到2005年,終於在親人的支持下,離開了從事多年的建築業。在小印度成功開設了他的首家迷你超市。

示意圖
非常幸運的是,他的小店生意很不錯。通過他辛勤工作和堅持不懈的努力,現在已經是新加坡七家雜貨店的老闆,而其中的兩家就在客工休閒中心。
一起來看一下人力部的發文:

穆爾蒂先生,二十多年前就來到新加坡在建築行業工作。
通過不斷的努力和堅持,他已經擁有了七家雜貨店,其中兩家位於我們的民工康樂中心。
12年來,他一直在攢工資;直到2005年,他在小印度開了第一家迷你超市,隨著第一家店的成功,他一鼓作氣在新加坡開了更多的店。

主人公右一 以上圖源:8 world
穆爾蒂先生還會定期回饋勞工社區,為各種慶祝活動贊助獎品;還與人力部合作,為勞工提供商店折扣。

當被問到為什麼他覺得有必要回饋社會時,穆爾蒂先生說:「他會把勞工視為家庭的一部分。因為他也曾是一名勞工,他更理解他們的掙扎。過去當我也呆在勞工宿舍里,我們會像家人一樣彼此照顧。」
非常感謝穆爾蒂先生分享他的成功故事!
穆爾蒂先生的話,讀來也是相當令人動容:

只有經歷過別人的苦,感同身受之後,才能真正做到設身處地的為他人著想。
當穆爾蒂先生身處在客工宿舍時,周圍的夥伴都是他的親人,出門在外只能靠這些兄弟的照顧,才能咬著牙一路堅持下來。

以上圖源:foursquare
而如今,他成功實現了自己的夢想,也不忘記給予他們一些儘可能的折扣和幫助,讀來讓人心生敬佩。
網友們對於這樣勵志的故事,也大加讚賞:
厲害!謝謝人力部為大家分享這麼勵志的故事!激勵人心!
穆爾蒂先生實在是太棒了,繼續加油!感謝你對社區的支持,上帝保佑你!

看到人力部的發文,真心為你感到驕傲,幫助那些客工。故事太勵志了,兄弟祝你越來越好…

做的太好了,擁有偉大的思想和靈魂,支持客工,繼續向前!

好極了,祝賀!請繼續支持勞工福利。



當然還有少數網友開玩笑說:他一定是中了多多,才可以開這麼多家店的。
哈哈哈。。。

玩笑歸玩笑,勵志的人物在成功的道路上,一定是付出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堅韌和毅力,才能得到今天的成就。
印度族裔在超市業迅速發展
在新加坡的小印度,最大的mustafa超市,一直是一個神奇的存在。
在這裡,你能買到所有你想得到或想不到的任何商品,更重要的是價格實惠……

這裡很多商品的貨源地與新加坡主流商場的同款產品是不同的,基本來自馬來西亞、泰國、越南。
銷售策略是利用貨源地價格差來實現低價出售,MUSTAFA在這方面的銷售規模更大,更有定價優勢,所以更便宜。

以上圖源:shicheng news
新加坡還有很多小型mini mart不僅在小印度,包括很多地鐵站附近的組屋區;甚至是社區Bassar都會有:眾多類似的百貨型小超市都是印度族裔在經營。

圖源:kk news
可見,印度族裔對新加坡經濟的貢獻也是不容小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