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位於馬來西亞的南端,與馬來西亞只隔著一條海峽——柔佛海峽,由新加坡島和63個小的島嶼組成,又叫做獅城。
為什麼叫獅城?獅城這個名稱是由梵語翻譯過來的。
梵語是古時候印度北方的一種方言,相傳是由佛教守護神梵天所造,所以稱為梵語。印度隔新加坡那麼遠,怎麼跑過去給人家取名呢,梵語是怎麼傳過去的呢?

它是跟著佛教傳過去的。
因為佛教的大量典籍和經文都是用梵語書寫和記錄的,佛教在向外傳播的過程中,同時也把梵語給傳播出去了。
當時,有一支大乘佛教傳到了新加坡這一帶,並且成為了這一帶的佛教傳播中心。
什麼是大乘佛教?
大乘佛教是佛教傳承的一個分支,還有一支是小乘佛教,它們的區別是,大乘佛教主張先幫助別人成佛,小乘佛教主張自己先成佛。
這支大乘佛教在新加坡這一帶十分興盛,當時控制這一帶的王國叫室利佛逝(室利佛逝這個國名也是梵語,光榮勝利的意思)。王國的官方語言,就是夾雜了大量梵語的馬來語。
有一天,室利佛逝的一位王子,跑到新加坡這一帶去玩,他看到了一個威武神奇的動物,但他不知道這是什麼,他的隨從就告訴他,這種動物叫做獅子,於是,王子就把這個地方命名為獅城。當然是用梵語命名的。所以新加坡獅城的別稱,是從梵語翻譯過來的。
室利佛逝這個王國現在已經不存在了,它存在時間大約與中國的唐朝相當。
看過西遊記吧。西遊記里的唐僧,是唐朝的玄奘法師,他去印度求取真經,走的是陸路,一路翻山越嶺斬妖除魔的,到印度求得真經了。之後沒多久,另一位唐朝的義凈法師也去印度求經了,走的是水路,從福建泉州上船,一路到了當時的室利佛逝,休整後繼續坐船到了印度,也求得了真經。回程的時候,義凈和尚在室利佛逝住了很長一段時間,對經文進行整理和翻譯。
義凈是玄奘之後最著名的唐僧。
因此,包括新加坡在內的南洋,與我國的交往有悠久的歷史,尤其是明朝的時候,鄭和下西洋,將明朝的影響力向全世界擴散,包括室利佛逝等很多國家,都受明朝保護,不過,到14世紀的時候,當室利佛逝受到另一個王國(滿者伯夷)攻擊的時候,由於當時的明朝已經衰落,無力提供保護,室利佛逝滅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