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22日訊)據外泄機密顯示,新加坡多家銀行在18年內處理可疑交易款項總額高達45億美元(約186億令吉),其中處理款項數額最大的包括星展銀行、聯昌銀行和德志銀行。
綜合外電引述美國金融犯罪執法網絡局(FinCEN)外泄機密指出,新加坡多家銀行在2000年至2017年之間,總計接收30億美元(約124億令吉),以及輸出高達15億美元(約 62億令吉)的可疑款項。
據悉,可疑交易數量高達1781宗。

新加坡金管局發言人周一(21日)向《新海峽時報》透露,該局知道不少銀行被媒體報導指涉及可疑交易款項。
她指出,金管局會認真跟 進媒體報導,在了解原委後會做出適當行動。
「雖然這些可疑交易不代表都是違法交易,但當局仍非常認真看待這件事。」
報導引述專家指出,可疑交易並不等於違法。 再加上銀行和金融機構一般會標記可疑交易,以方便監管當局可做後續跟進。
「譬如說,一般交易數額較低的帳戶,若突然進行大數額存款交易,這也會觸及銀行可疑交易雷達。」
但與此同時,若一名銀行客戶將100萬新元(約303萬令吉)的所有存款從一個帳戶轉至另一個帳戶,其實也會被標記為可疑交易。 因此可疑交易不等同一定違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