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來看,
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中,
年長者依舊是風險最高的群體。
帝國理工大學(Imperial College London)研究人員發現,年齡與住院幾率存在聯繫,而且年長者一旦住院有更大幾率需要重症監護。
在50歲以下的人群中,不到5%的人因症狀原因需要住院治療,而在70-79歲年齡段的人中,這個比例是24%。
根據中國與義大利病例情況得出的推算顯示,在80歲以上年齡段中,這個比例高至71%。
一項由研究慈善團體統計的數據顯示,在英格蘭、威爾斯及北愛爾蘭,接受重症監護的患者平均年齡為63歲。
而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表示,早期數據顯示53%的住院患者年齡在55歲以上,這意味著一半的人年齡更小。但在重症監護患者及死亡病例數字而言,年齡最大群體的比例要高出許多(80%的死亡病例為65歲以上人士)。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最常見的症狀是發熱、乾咳和乏力,少數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嘔吐和腹瀉。年長者由於對感染的應答能力差,咳嗽反射減弱,部分可無症狀,年長的老年患者發生感染時,特別是衰弱年長者體溫能達到高溫診斷標準的不足50%,不易及時發現和診斷。
慢性疾病狀態和年長者不利的健康結果之間有很強的關聯性,年長者常罹患慢性疾病,需要詳細考慮其基礎疾病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治的影響和干擾。年長者多伴有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和腦血管疾病等,有些年長者甚至伴有重要器官功能損害,一旦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極易造成重要的器官功能失代償,成為壓倒年長者的最後一根稻草。

新加坡鼓勵年長者儘量留在家中的措施
01
新加坡總理帶頭呼籲年長者留在家中
因此新加坡政府也強烈呼籲年長者不要外出,甚至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也呼籲大家不要外出,他表示他自己也屬於年紀大的一群,因此他對年長者的處境感同身受,他希望年長者明白,新加坡政府敦促他們別出門是為了他們的健康著想。
「
年長人士對病毒的抵抗力比較弱,如果我們不幸染上冠病,死亡的機率會比年輕人高出許多。
如果年長者受到感染,還把病毒傳給同齡的朋友或家人,後果將不堪設想。新加坡總理建議年長者好好利用這個機會,多與家中老少互動,享受天倫之樂,也可以觀看喜愛的電視節目。
02
新加坡禁止家長接送孩子去祖父母家
因此,新加坡政府還規定禁止家長每天接送孩子到祖父母家,若孩子需要祖父母照顧,則須整段阻斷期間將孩子留在祖父母身邊。
從事必要服務的父母若無法照顧孩子,則可考慮把孩子送到託兒所。但是新加坡民眾依然可以在必要時探訪年長父母,探訪時注意減少所接觸時間並採取防範措施。
03
建國一代出事購物卡可在特定時間享優惠
另外,為了減少年長者出門幾率,新加坡平價超市4月13日宣布,後天至5月4日,只要建國一代的家屬到超市購物時出示建國一代卡,便可享有每逢周一和周三的3%折扣優惠。鑒於阻隔措施期間,平價超市特此允許家屬為家中年長者以優惠價購物,也藉此鼓勵年長國人待在家中。
新加坡職總平價合作社總裁表示,為鼓勵建國一代在阻斷措施期間留在家中,因此破例予建國一代家庭成員代表他們購物,希望有助於在當前充滿挑戰的時刻,進一步保護他們。

年長者如何做好疫情防護
新冠疫情發生以來,新加坡對年長者人群高度重視,不僅採取各種措施保護年長者各地也相繼出版醫學刊物或科普以協助老年朋友共抗難關。本文將從個人和家庭方面講述如何針對年長者進行疫情防護,希望能為讀者提供幫助。
做好防護減少外出
2019-nCoV可在人與人之間傳播,杜絕不必要的外出與聚集,如訪友、廣場舞、棋牌活動、公共浴池洗浴等,可大幅度降低感染幾率。同時,減少人群流動與聚集也可預防疾病的次生代傳播,是疫期的必要選擇。
佩戴口罩,保持距離
外出難以避免時,可選擇一次性醫用口罩加以防護。2019-nCoV可通過飛沫傳播,口罩的合理佩戴會有效減小感染可能。外出行走時,與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距離,同樣可以起到防護作用。
勤洗手
由國家衛健委發行的第五版診療方案中指出,接觸傳播為主要傳播途徑之一,所以勤洗手和佩戴口罩同樣重要,從外面回家後、做菜前、吃飯前、如廁後尤其要注意洗手。在流動水下用肥皂或洗手液揉搓30秒,留意清洗指縫、指甲縫等部位。
合理膳食,加強營養
不接觸和食用野生動物,處理食物時生熟分開,肉類充分做熟再食用,是飲食上避免感染的基礎。另外,可增加加強年長者抵抗力的食物,多吃新鮮蔬菜水果,補充優質蛋白等,若食慾不好,可適當加用蛋白粉等營養補充劑。
注意保暖,防跌倒
感染和跌倒是年長者最常見的入院原因。在當前疫情階段,進入醫院範圍意味著更高的新冠肺炎感染風險,因此更需謹慎,做好一級預防,避免入院。
有不適症狀及時諮詢
如有咳嗽、發熱等不適,也需及時就醫。特殊時期,建議先在正規醫院網站,或正規網絡平台找專業醫師進行諮詢。若醫師建議到醫院就診,可先行網上或電話預約掛號,減少在醫院的滯留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