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新加坡是一個搖擺不定,左右逢源的國家。在過去的幾十年,新加坡一直是以一個親美的國家形象出現,但在最近幾年裡,它又時常和中國有些曖昧不清。
那麼,新加坡的國家立場究竟是怎樣的?它和我國的關係未來又將走向何方呢?想要釐清新加坡和中國的關係,李光耀是一個無法繞開的人物。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新加坡的國格和李光耀的政治理念是統一的,作為新加坡的締造者,李光耀幾十年前就給這個國家的發展定了調:我和誰也不親,只和利益站在一起。而這側面,其實便是新加坡被束縛的大國夢。

獨立於魚群之外的毒蝦
李光耀曾經這樣描述新加坡的國防策略:新加坡應該成為能夠發出劇毒的小蝦,既能和魚群共存,又不會被「大魚」吞掉。這個毒蝦理念很好地詮釋了新加坡這個國家的發展戰略。
與魚群同行,代表了新加坡希望能始終作為一個重要角色站在世界舞台上,而新加坡扼守著世界上最重要的水上通道馬六甲海峽,這樣的地理位置,也註定它很難被世界所邊緣化。
李光耀要讓新加坡做小蝦而不是小魚,說明它不願意加入任何一方魚群,只想獨立於大國博弈之外,安安靜靜地收一收過路費,賺一賺自己的小錢錢。那怎麼保證自己不被其他大魚吃掉呢?這就要求新加坡成為「能產生劇毒的蝦」。

新加坡的武裝力量要保持足夠的威懾能力,讓附近幾個國家投鼠忌器,從而避免出現二戰時的悲劇。所以新加坡國家雖小,軍事實力可不弱,新加坡是馬六甲地區最強大的軍事力量,在沒有區外大國介入的情況下,它的軍事話語權比印馬更強。
唯一的缺陷就是國土面積太小,缺乏戰略縱深,不過這是無法改變的,新加坡已經做到它能做到的最好了。
即使新加坡一直在積極地發展自己的軍事力量,但它並沒有膨脹自大,仍然清醒地認識到相比中國、美國、日本這些真正的大魚,自己只是一個小蝦米。想要攫取最大的利益,就要避免輕易站隊,這樣才能兩頭討到好處。

何況中國常年作為新加坡最大的貿易夥伴,即使只從利益最大化的角度來看,新加坡也沒有任何反華的理由。所以新加坡雖然親美,但卻並不反華,完全有別於澳大利亞這些立場鮮明的反華國家。
政治上靠攏美國獲得軍事上的保護,經濟上靠攏中國賺取最大收益,這就是新加坡現階段在做的事情。早在1976年李光耀訪華時就曾表示:「新加坡絕對不可能反對中國,中國的強大對他們來說是一件好事。」
可以說,這一理念被新加坡貫徹至今。即使在國父李光耀去世後,他的繼任者李顯龍也依舊踐行著這一理念。

新加坡的外交將倒向何方
馬六甲海峽,作為當今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貿易額占到了全球海上貿易的四分之一,同時也是新加坡的生命線。東亞各國想要和非洲、歐洲、中東貿易,都必須穿過馬六甲海峽。
隨著我國經濟的崛起,馬六甲海峽在全球航運中將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依靠優越的地理位置,新加坡獲得了大量外國資本的投資,從而實現了本國經濟的騰飛。
經濟學上說,物流GDP每增加1元可以拉動其他行業4元的GDP,而新加坡的物流行業占了整個國家GDP的百分之二十,這是它能夠成為已開發國家的根本原因。

馬六甲海峽對新加坡有多重要?新加坡的金融服務、轉口貿易、船舶製造、石油煉製全部依靠馬六甲海峽建立起來,可以說,沒有馬六甲海峽,就沒有新加坡的今天。站在新加坡的角度上,自然希望世界永遠保持現狀,馬六甲海峽永遠繁榮昌盛。
新加坡現任總理李顯龍在前段時間的一次公開談話中表示:「亞太地區的經濟之所以在二戰後的短短几十年內取得飛躍式發展,和當初美國在亞太地區制定的秩序密不可分,這一秩序保障了亞太地區長期的和平和穩定。」
很多人從李顯龍的這一段表態中就解讀出新加坡是美國堅實的盟友,是美國東亞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實不是這樣的,有別於日韓政治上被美國操弄,國內有美國大量駐軍,新加坡政治生態十分獨立,不受美國控制。

美國在新加坡並沒有駐軍,僅有一個供航母停靠和補給的海軍基地,即樟宜海軍基地。在美國的眼中,新加坡也不是一個值得信賴的盟友,美海軍高級官員就曾公開表示,新加坡是美國優秀的夥伴,但不是一個合格的盟友。
既然新加坡不是美國的盟友,為什麼要幫美國說話,給世界留下一個新加坡親美的印象呢?因為新加坡是現有國際秩序的受益者,美國維持現有的國際秩序,就等同於在維護新加坡的根本利益。
它新加坡不是在為美國說話,而是為自己的既得利益說話。很多人覺得新加坡百分之七十以上都是華人,就應該天然的親中反美。但古話說得好:「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在巨大的利益面前,所謂的信仰、意識形態、乃至國族認同都要靠邊站。

新加坡聰明就聰明在從來不會在親美還是親中之間糾結,它只關心誰能保護它,誰能保障它當前的利益,這也是小國的處世之道。
想要在國際上獲得一定的影響力,靠的不是如澳大利亞般上竄下跳刷存在感,不是如甘比亞般口出狂言,這些做法不過給國際社會徒增笑耳罷了。而是積極發揮自己地緣上的優勢,給自己的國民爭取實實在在的利益。
那麼,新加坡的未來又會走向何方呢?是否會像大家期待的那樣外交上向我國靠攏呢?筆者以為這個問題不需要討論,因為結果顯然易見:誰贏,它就會倒向哪邊。
現在美國在全球依舊占據主導權,美海軍第七艦隊牢牢地控制著新加坡的命脈馬六甲海峽,這迫使新加坡在很多情況下不得不支持美國。而一旦攻守之勢易也,那新加坡轉變為親中國家的速度可能超乎大家的想像。

打個不恰當的比方,新加坡扼守馬六甲海峽,就像吳三桂在守山海關。山海關守將吳三桂的行為方式,就是新加坡的行為準則。吳三桂還願意給大明守衛山海關,是因為滿清的鐵騎還沒有到山海關下。
那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什麼時候才願意變成投誠的吳三桂呢?大概是當我國擁有一支足夠強大的遠洋海軍的時候吧。我國海軍能在馬六甲海峽自由巡航的時候,就是中新關係走向新高度的時候。
屆時,可能也是全球最為和平的一段時期吧。
發帖時間: 新加坡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