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齡SG計劃旨在幫助年長者維持活躍生活、社交聯繫,以及在社區內得到適當護理,在熟悉的環境里就地養老。(聯合早報)
作者 倉吉
根據《2023年人口簡報》,新加坡目前有高達五分之一的人口超過65歲,到2030年估計每四名新加坡人中就有一人在65歲或以上。
這是真正老人社會的到來。
新加坡變成「老人國」意味著獅城需要更多外籍女傭來協助年輕新加坡人分擔看護工作。(聯合早報)
新加坡變成「老人國」,意味著社會、醫療、公共運輸、公共設施、勞動力的供需、國家資源的分配等等,都將圍繞著這個「四分之一」的預測而打轉。
為因應這個「四分之一」的到來,新加坡的許多政策和發展計劃到時也必須到位,減輕任何可能出現的衝擊。
養老就必須有一個老人的安樂窩,這安樂窩應該長成什麼樣子呢?
2021年,新加坡便已推出社區關愛組屋(Community Care Apartment),這也是國家發展部、衛生部和建屋局聯手推出的住房新模式。便是為年長新加坡人提供多一個購屋選項,滿足他們健康養老、安心養老和活躍養老的需求。
社區關愛組屋單位面積約32平方米,內具備嵌入式衣櫥、櫥櫃和廚房設備,可減少裝修時間,年長者可儘快入住。(建屋發展局提供)
健康、安心、活躍三個關鍵詞,說到了老人家的心坎里。
兩老獨居不是一個選擇,而是一個社會趨勢。
時代不同了,年輕一代組織自己的家庭,不與年老一代同住,各有各的考慮。但是,獨居兩老的生活還是必須得到關注,年輕子女不能以自己有自己的家庭需要要照顧而把責任推給了政府。
政府在設施設備上儘量照顧到老人家的需求,社區關愛組屋單位內部面積為32平方米,減輕年長者打理的工作。
單位內還附有易推動隔板,客廳與臥室可隨時隔開,考慮到老人也要享有私人活動空間。嵌入式的櫥櫃,有充足的儲藏空間,廚房也有完善設備。
(聯合早報製圖)
屋內還有親樂齡設施,包括扶手、設有防滑地板的無障礙浴室、供輪椅通行的寬敞大門以及門旁的嵌入式座椅。 老人的個人健康情況也各有不同,在「護理需求者優先計劃」下,日常生活活動需要長期性協助的申請者,可優先獲得單位分配。
《聯合早報》日前與國家發展部、衛生部和建屋發展局聯合主辦對話會上,建屋局房地行政與產業司司長陳秋玲說,除了屋內完善的親樂齡設施,政府在城鎮規划上也下了不少功夫,讓每個城鎮都能涵蓋居民衣食住行日常所需,達到自給自足。
《聯合早報》與多個機構聯辦對話會,解答公眾對社區關愛組屋的疑問。在台上回答問題的有國家發展部兼外交部高級政務部長沈穎(左三);衛生部老齡化策劃司總司長李國明(左二)、建屋局房地行政與產業司司長陳秋玲(右二)及飛躍家庭服務中心和飛躍社區服務的高級顧問兼聯合創辦人凌展輝(右一)。活動由早報副刊特別項目企劃林安娜(左一)主持。(聯合早報)
即將在10月推出、位於芽籠(麥波申)的社區關愛組屋,鄰近瑪達地鐵站,交通四通八達。附近有循環路小販中心、麥波申巴剎與熟食中心以及麥波申民眾俱樂部,出行和用餐都近在咫尺。
其他親樂齡設施,如無障礙斜坡道和歇腳處,都方便年長者出行。
其實,這已是每個組屋區不可或缺的宜居條件,更多老人仍將住在各個角落的組屋區內,組屋區內的親老環境的營造同樣重要。
讓老人家融入生活環境當中,他們生活的周圍也可以看到年輕人、小孩,能有機會與他們互動,對老人家的心理需求也是不可忽略的。
新加坡政府把位於培立道的地段頒給鵬瑞利集糰子公司,發展類似退休村的輔助生活私人住宅項目。(鵬瑞利集團構想圖)
照顧老人的生活起居不是要把他們分隔開來,老齡化社會的到來,不僅是提供更多的老人社區、老人公寓,而是整體環境更親老人,讓老人去到哪裡都感到自在。
國家發展部兼外交部高級政務部長沈穎說得好, 「你可以把社區關愛組屋想像成大學宿舍單人間,無聊時候你可以到活躍樂齡中心與其他『舍友』交流玩樂,保持頭腦靈活。你要參與活動,才能將社區關愛組屋的價值最大化。」
儘管新加坡不斷改善全體國人的居住環境,讓新加坡人不論收入階層都生活在公園裡,地鐵網絡遍及各個角落、社區醫院近在鄰里,不少人仍會感嘆新加坡不是一個養老的好地方。
不少人想前往生活水平更低的新山退休,也有人想去澳大利亞、紐西蘭等更寬廣更舒適的生活環境里過著「採菊東籬下」的寫意生活。
養老選擇 ,人各有志。但是,一個人真正老了,大病小痛隨著來,最迫切的考慮是醫療服務的方便和成本。
即使健健康康、硬硬朗朗的老人也需要親人、朋友的陪伴。
「小隱隱於山,大隱隱於市」,養老何須捨近求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