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讓年長居民的社區保健環境更加完善,新加坡豐加北區開闢了首個設在政府組屋區內的康療花園,香氣四溢、色彩艷麗的花園是最具天然療愈效果的場所。

良好的環境能夠鼓勵年長者多出門走走,同時協助失智居民緩解病情,也就是傳聞的園藝療法。
園藝療法是指對於有必要在身體以及精神方面進行改善的人們,利用植物栽培與園藝操作活動從其社會、教育、心理以及身體諸方面進行調整更新的一種有效方法,其服務的人群主要是殘疾人、高齡老人、精神病患者、智力低下者、亂用藥物者、犯罪者以及社會的弱者等身體與精神方面需要改善的人。
本次開幕的康療花園位於武吉巴督西2道第419座組屋附近,面積約200平方米。
康療花園的概念源於人口老齡化部長級委員會2015年推出的「幸福老齡化行動計劃」。
園區雖小,卻都根據科學原理劃分,用特定植物來喚起回憶和運用感官,因此對失智症患者也大有益處。
豐加北區的康療花園種植的植物多具香氣、色彩各異,除了草藥,也有辣椒、茉莉、薄荷和咖喱葉等,可「激活」來訪者的味覺、視覺和觸覺。
園區步道設計也很簡單,失智居民不難找到出口。
本地共有六個失智友善社區,豐加北區是其中一個。
該區議員許連碹博士昨早為康療花園主持了開幕儀式。
許連碹指出,康療花園為居民提供了一個具療效和社交作用的場所,特別是失智居民,社區中的綠意可協助他們舒緩情緒。

她受訪時說:「我們的一些公園已設有康療花園,但這是第一個建造在組屋區內的花園,方便居民前去,失智居民也可以放心在這裡活動,不擔心會走失。這個地點平時會舉辦很多社區活動,它也是一個社區諮詢服務聯絡點,花園內種植的蔬菜或草藥,都可用於居民烹飪活動,藉此打造一個全新的社區活動生態環境。」
康療花園這是第一個建造在組屋區內的花園,這樣可以方便居民前去,失智居民也可以放心在這裡活動,不擔心會走失。
年長失智居民可在具療愈效果的花園裡放鬆身心、恢復精力。

康療花園平時會舉辦很多社區活動,是一個社區諮詢服務聯絡點,花園內種植的蔬菜或草藥,都可用於居民烹飪活動,藉此打造一個全新的社區活動生態環境。
目前,新加坡已經建立了四個康樂花園,它們是園藝園林(HortPark)、碧山—宏茂橋公園、中峇魯公園和蔡厝港公園。
國家公園局之前宣布計劃在10個公共公園開設康療花園,希望可以讓更多年長居民受惠,老人們可以很方便走出戶外進行活動,豐富自己的樂齡生活。
賞心悅目的花園往往能讓人心曠神怡,具療愈作用的花園更能讓公眾放鬆身心恢復精力。

目前隨著老齡化問題的加劇,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受到全社會的關注,園藝療法作為治療與康復相結合的自然療養方式,充分體現以人為本、追求自然、實現身心健康的原則,如果在養老景觀中加以重視,將會帶來極大的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