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翡瓏山骨灰甕安置所和殯儀館明天正式走入歷史。有殯葬業者"堅守"「堅守」到最後一天。也有藝術家通過畫筆,留下永恆記憶。
這條通往翡瓏山的小路,是林礿鴻小時候與母親和弟弟「探望」父親的必經之路。父親的骨灰瓮幾年前已遷移到萬禮骨灰甕安置所。在翡瓏山重新發展之前,他決定用彩墨,把記憶留下。
他說:「一座一座的白牆,白牆上面有很多格子,每個格子都有一個照片,不一樣的照片,那我爸爸就是在其中一個格子裡面,記得媽媽一直哭。那些白牆全部都是被好像包圍住,不能進去,又不能拍照,以前又沒有想過拍照,所以只有用畫畫來表達那種感覺。」
按計劃,政府將在翡瓏山原址,建造一座設有12個靈堂的嶄新殯儀館綜合大樓。
在翡瓏山營業達九年的新加坡殯儀館,決定留守到契約屆滿。新加坡殯儀館總裁吳偉寧就表示:「印象深刻的有幾位有名人士的葬禮是在這裡做的,在外面那個停車場那邊,他們建了那個帳篷,然後這個帳篷很大,可以容納一天可以容納1000多到2000個人。」
而翡瓏山另一殯葬業者「翡瓏山聖所」已提前結業,目前仍在找尋新的營業地點。
翡瓏山骨灰甕安置所的2萬個骨灰瓮,同樣因受比達達利新鎮發展計劃影響而必須遷移。國家環境局受詢時表示,截至這個月中,仍有約2700個骨灰瓮還沒有被認領。如果三年內依然無人認領,當局將為這些骨灰進行集體海葬。
- CH8/M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