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PK中國香港,誰的經濟更強大
之所以拿新加坡和香港對比,是因為這2個地區GDP相似,新加坡2018年GDP是3610.5億美元,增速是3.2%,而香港2018年GDP是3630億美元,增速3%。
它們都曾被稱為「亞洲四小龍」,在90年代亞洲經濟崛起中擔當重要角色。

如果把兩者歷年GDP的數據取出來,可以發現一直以來,香港的GDP都在新加坡之上,1960-1997年,香港的GDP大概2倍於新加坡,1997-2010年是1.幾倍於新加坡,2010年開始被新加坡反超。

數據來自世界銀行
說實在,過去幾十年香港GDP能一直力壓新加坡,受益於香港得天獨厚的條件。
戰後有大量的大陸移民湧入香港,使香港的人口從1945年的60萬激增到1950年的224萬,且這些移民很大一部分是受過良好教育的資本家。
從下表可以看到,香港戰後移民的人口超過50%學歷在中學及以上,而戰前只有20%。

這些資本家帶來了大量資本以及先進的技術,由此奠定香港未來幾十年的騰飛。
新加坡就比較悲催,1960年人口才只有164萬人,僅是當時香港的1/2,並且這些人口的教育程度遠遠低於香港。
下表可以看到,直到1970年,新加坡還有53.4%的人口沒有受過教育,而香港只有16.2%。

如果用班級來類比,香港就像精英班,裡面人人都是學霸富二代,而新加坡是差生班,每個人都在拖後腿,後來校長實在看不下去,給差生班委派了一個超級牛逼的班主任,這個班主任叫李光耀。
80年代以來,西方已開發國家製造業從重工業逐漸向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的新興工業轉型,新加坡和香港也開始了工業化的過渡。
在李光耀的帶領下,新加坡官方開始了大刀闊斧的經濟改革,通過引進外資和國外先進技術,成功建立起以電子電器、石油提煉、機械製造為主體的製造業,成功跟上了西方國家的調整。

70-80年代,香港也力圖跟上這一調整,但因為種種原因始終未能完成製造業轉型,80年代中後期,香港技術密集型工業還未確立優勢時,這些行業已大規模往廣東遷移,香港產業逐漸變得空心化。
拋個數據,1997年,新加坡GDP中有24.3%來源於製造業,而同個時間香港這個比例只有6.5%,整體經濟結構失調。
但香港也有他的優勢,香港官方奉行「積極不干預」政策,將government定位於輔助的作用,更強調讓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去調節,government干預的少,香港人工作起來也就更拚命!
據1977年至1990年的數據統計,香港的產值增長中,23%來自勞動力投入,42%來自資本積累,其餘35%來自勞動生產率的提高,而同期新加坡的產值增長中26%來自勞動力投入,74%來自資本積累,勞動生產率幾乎沒有提高。
以招式來類比,新加坡就像降龍十八掌,剛猛無比,招招致命,香港是乾坤大挪移,靈活、借力打力。

香港的另一優勢是背靠中國內地這個經濟腹地,尤其是以廣東為核心的華南地區經濟。
而與新加坡相鄰的馬來西亞、印尼則沒那麼友好,他們都非常忌憚新加坡這個強大的鄰居,1965年新加坡立國就是源於馬來西亞的驅逐。
法新社2002年曾刊登過一篇題為《戰爭邊緣的國家:新加坡與馬來西亞》,暗示兩國複雜的關係。

說完兩者的發展歷史,我們來看看他們的現狀。
雖然香港與新加坡目前的GDP幾乎一模一樣,但細看的話卻非常不一樣。
新加坡人口比香港少,2017年是561萬人,香港是739萬人,因此新加坡的人均GDP高過香港,2017年新加坡人均GDP是57714美元,高過香港的 46193美元。
新加坡貧富差距更小,且越來越小,據世界銀行估算,2018年新加坡的基尼係數約為 0.401,且逐年降低,比如2012年是0.478,2013年則降為0.463。
香港則完全相反,據香港特區官方公布的數據,2016年香港基尼係數是0.539,創45年來新高,香港的貧富差距之大在全球都是位居前列,數據顯示1971年至2011年間,香港的基尼係數上漲了25%。
(基尼係數越大則貧富差距越大)
從GDP結構上看,新加坡跟香港也很不一樣

上圖是兩者2017年GDP的結構,可以看到新加坡的工業貢獻了 26%,而香港僅有 7.2%,新加坡有完整的工業體系,這一點非香港能比。
根據世界銀行數據,新加坡在2017年的研發投入占比GDP是2.22%,而香港僅有0.8%,更高的研發投入讓新加坡在高科技產業上優於香港。
高科技產業的龍頭是 半導體產業,新加坡半導體產業 全球排名第六,如果以城市來排名,新加坡是僅次於台灣新竹的世界第二大半導體生產中心,有數百家相關企業,包括40餘家晶片設計企業、22家晶圓廠、20家封裝測試企業,其中 全球排名前五的半導體公司 博通(Broadcom)之前還將總部設在新加坡,不過近2年已逐漸遷回美國。
香港在半導體方面基本沒什麼積累。
經濟離不開教育,一個地區人口的教育程度越高,其經濟越發達,1970年,新加坡沒有受過教育的人口占比為 53.4%,可以說整個地區都是文盲,到了2016年,新加坡15歲及以上人口沒有受過教育的人口占比僅為 3%。
以 教育指數 來衡量的話,新加坡已經追上了香港,2015年新加坡的教育指數是 0.814,非常接近香港的 0.822。
教育指數是聯合國發布的人類發展指數三大指標之一,成人識字率占比2/3權重,小學、中學和大學的入學率占比1/3權重。
新加坡官方在今年9月發布了《2019年人口簡報》,可以看到其人口的教育程度增長飛快。

大學排名上,新加坡已經超過了香港,在2019年的QS世界大學排名中,新加坡國立大學和南洋理工大學分列 第11位 和 第12位。
而香港最好的3所大學,香港大學 第25位,香港科技大學 第37位,香港中文大學 第49位。
結語
雖然過去香港很輝煌,人口素質很好,GDP一直是碾壓新加坡的存在,但由於官方奉行的是自由不干預的政策,導致在工業化轉型的過程中掉隊,工業化和科技全面落後於新加坡。
新加坡厲害的地方在於有個高明的government,在過去幾十年扭轉乾坤一般,將一個文盲率超過50%的地區,變成如今人口教育水平跟香港接近,在大學教育方面甚至超過香港的地區。並且由政府牽頭,吸引外資,調整產業結構,將新加坡改造成如今工業產值占比GDP 26%,高科技半導體產業名列前茅。
香港的未來在於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利用自己教育和服務業的優勢與珠三角地區的製造業優勢聯動,只有這樣才能改善自己經濟結構單一的不足,尋求更多經濟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