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加油機與航母的基本性質一樣,都是為戰機延續里程的。因此在一般人的概念里,空中加油機應該是歐美等一些大國使用,用以配合攻勢戰略。
比如以色列、新加坡這樣國境較小的國家就完全沒有必要配備空中加油機。飛機一腳油門就衝出國境了,空中加油機的實際使用意義看似並不大。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一、小國的空中加油機
空中加油機能夠有效延伸戰機的攻擊範圍,不過其前提是領空有足夠大的空間。因此很多人認為,對於國土面積較小的國家來說,空軍配備加油機完全沒有必要。

其實這樣的觀點非常陳舊。
首先,現代戰機作戰的諸多項目中包含任務支援,空中加油機是完善戰機作戰內容的重要一環,這屬於正常的軍事常識。
就拿以色列來舉例,雖然他們的國土面積較小,但在國際範圍內進行的軍事任務則非常多。比較著名的例子就是"巴比倫行動"中千里奔襲伊拉克。
為了躲避途中密集的防空網,以色列戰機需要繞道而行,整個往返距離超過2500公里。當時以國裝備的F4戰鬥機和A4攻擊機根本無法勝任,只能採用還沒過磨合期的F16戰機。

F16身上加裝了7個副油箱,全機披掛對地攻擊飛彈。這樣極大影響了戰機的飛行性能不說,一旦遇到攔截連還手之力都沒有。試想,如果那個時候以色列擁有空中加油機,那麼完全可以組成成熟的"F4+A4"編隊,由F4戰鬥機進行護航,A4攻擊機完成任務。
以上是攻勢行動,再說說守勢。
小國由於領土限制導致戰略縱深非常小,甚至可以忽視。但這並不代表小國就沒有謀求戰略安全的權利。比如新加坡,他們通過經濟貿易、經濟援助的方式在外國租用機場。
這樣即使新加坡本土軍事力量在敵方第一波打擊下損失殆盡,那些部署在海外的軍事力量也可以進行"最後的掙扎"。而千里迢迢的回師救援,一定離不開空中加油機的後勤保障。這也是為什麼新加坡超出常規地大力部署加油機的原因。

二、新加坡的加油機
新加坡在1999年從波音公司購買了4架KC135R大型加油機。在這服役不到20年的時間裡,飛機經過幾次大的翻修並且更換了發動機,所以不像某些媒體描述的那樣"老舊"。不過新加坡還是有意對加油機進行換代,通過購買空客集團的A330 MRTT替換KC135R。當時波音公司推出KC46加油機同台競爭,但空客集團還是吃到了高達6架的大訂單。
以技術性能來看,A330 MRTT具備線傳飛控系統與完整的自動駕駛系統,大幅減輕駕駛操作的負擔。KC135R進行空中加油操作時需要乘員趴在尾艙,隔著玻璃窗通過目視進行操作控制。A330 MRTT的優勢在於,整個操控通過顯示器進行實時遙控。為了更加簡化操作,顯示器具備視覺輔助、建立機尾加油區的3D模型,操作時更加擬真。

能夠戰勝KC46的主要原因,是A330 MRTT擁有一個改裝度比較高的機艙。艙內可以搭載226人或30噸貨物,飛機除了能夠空中加油之外還可以進行人員或貨物運送,這樣符合新加坡的戰略規劃,可以在國土被占領之後擁有還擊的能力。
和平時期,A330 MRTT可以將座椅全部拆除更改成病床,能夠勝任撤僑、災民運送和醫療救援等任務。相比之下,由波音767改裝而來的KC46生意頗不順遂,先後在新加坡、英國、韓國、沙特、挪威等訂單中接連敗給A330 MRTT。目前除了美國之外,只有日本和以色列少量購買了幾架。

3、 新加坡的海外駐訓
新加坡因為地小人稠,部隊多年前就已經常駐海外訓練,包括美國、澳大利亞、法國都有其空軍訓練據點。就拿在2019年年底舉行的軍事演習來舉例。
演習地址位於美國愛達華州,基地周邊擁有廣大的訓練空域,讓空中加油機發揮了實際作用。在制定作戰預案時,必須仔細計算各架戰機攜帶的武器和油量,每次空中加油該加多少油料,以便讓戰機能順利完成遠程打擊任務,這是在新加坡無法進行的。

除了空軍,還有陸軍。2016年,新加坡宣布在澳大利亞東北部投資23億美金興建陸軍訓練基地。整個基地的面積達到了新加坡國土的5倍之多,能夠容納2000多輛作訓車輛和1.6萬訓練人員。除此之外,新加坡陸軍還在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等地建設訓練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