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社區」的N種設想 浙江能向新加坡學到什麼

2019年08月21日   •   6840次閱讀

新加坡最高的組屋達士嶺組屋,由7棟50層高的大樓組成,分別由第26層和第50層的高空天橋相連,每個天橋上都有一個500米長的空中花園。

「未來社區」,自今年首次被寫入省政府工作報告後,就引發了各界對社區的無限憧憬。

社區,在社會學研究的視野里,是構成城市生活的基本單位。人們在這個小社會裡自在呼吸,實現人際互動,完成對理想生活的想像……然而隨著社會變遷,居民構成日趨多樣,社區活動和共同話題隨之逐漸缺失,社區人際環境正在變得陌生。

如何激活社區以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這些年,加拿大,新加坡,歐洲各國,及至中國,紛紛開始通過各種方式煥發社區活力。而在破解「社區困境」方面,新加坡可謂是公認的優等生。去年8月,浙江省政府代表團曾到訪新加坡,提出「把小的優勢發揮到極致、把有限資源運用到極致」等集約節約理念,充分借鑑新加坡花園城市、產城一體化、智慧國家、國際貿易平台和「單一窗口」建設。隨著浙江省「未來社區」建設試點工作的全面啟動,新加坡更成為了浙江人「取經」的重要一站。

新加坡的社區長什麼樣?他們如何構建社區場景、激發社區活力?浙江的「未來社區」建設能從中借鑑些什麼?8月,記者跟隨中國新聞工作者採訪團來到新加坡一探究竟。

會「新陳代謝」的生命體:

不求新、不求高大上,注重在現有條件下不斷升級

一到新加坡,新加坡浙商總會秘書長方劍剛就告訴記者,過段時間省里「未來社區」項目相關負責人以及各個試點的負責人就要來交流學習。

學者簡·雅各布斯曾在經典著作《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一書中里,表達了對城市社區活力減退的觀察:「中等收入住宅區死氣沉沉,兵營一般封閉,毫無城市生活的生氣和活力可言……」

在新加坡,社區是頗具活力的一個社會單元。尋找活力所在,便不得不提新加坡政府公共住屋(簡稱組屋)計劃。在新加坡,滿足年齡、收入等條件的新加坡公民可向建屋發展局購買遠低於市場價的組屋,目前,80%以上的新加坡人居住在由政府提供的組屋裡。這些組屋的一層全部被設計為商鋪和活動區域,組屋區沒有圍牆,區內公共設施由全民共享。

為了一探究竟,記者跟隨新加坡貿工部兼教育部高級政務部長徐芳達來到新加坡大巴窯市鎮。蒼翠如蓋的雨樹,整潔通暢的街道,熱鬧的小販中心,高聳的住宅樓……這是一個根據鄰區規劃概念開發的典型市鎮,市鎮中心周邊環繞著各個鄰區,每個鄰區都設有一個鄰近居民的鄰里中心,提供從「油鹽醬醋茶」到「衣食住行閒」等各項服務。

「你看,前面那幾幢矮一些的組屋,大概是50年前建的。」「50年?」看著眼前10層樓高,外牆粉刷一新的樓房,記者滿是詫異。「看不出來?」徐芳達笑著說,「那是因為這些年來我們一直有租屋翻新和鄰區更新計劃。」繞到這幢住宅背後,記者發現,這裡有一部分向外延伸加蓋的建築。「50年前的戶型設計和現在的需求不一樣,我們在調研居民需求後,為他們翻新加蓋了一些居住空間。」

當前,我國正在開展老舊小區更新改造惠民工程,而浙江正在推行的「未來社區」,也把改造更新主體鎖定在了20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老舊小區。聽完徐芳達的介紹,記者對新加坡小區的「新陳代謝」產生了興趣。

在大巴窯一個重建中的組屋區前,徐芳達告訴記者,對於一些坐落在具有高度重新發展潛能土地上的老舊組屋,在尋找到合適地段,且政府有足夠資源的前提下,新加坡建屋局會在徵求居民意見後,整體重建全新的組屋。原先的居民可以選擇集體搬入新組屋,以繼續保持維繫多年的社群關係,同時,新建後開闢出的新空間也能讓更多年輕家庭入住,為舊組屋區注入新的活力。

方便居民出入的「電梯翻新計劃」,為解決老舊組屋維修問題而設的「家居改進計劃」,更新老舊組屋的「選擇性整體重建計劃」……通過這些計劃,新加坡的老舊社區完成了一輪又一輪的「新陳代謝」。

新加坡大巴窯市鎮內屋齡達50年的組屋,在持續的翻新計劃支持下,外觀和設施與時並進。

除了住房更新,要讓一個社區擁有持續的生命力,更需在與居民的互動中不斷升級社區功能。

為了將下水道、溝渠、水庫改造成美麗清潔的溪流湖泊,與鄰近的土地成為一體,以創造出充滿活力的社區公共空間,新加坡正在推行「活躍、美麗、乾淨水源」計劃(簡稱ABC水源計劃)。一條條穿社區而過的河流,從難以與人親近的混凝土河道,被改造成為與綠草、溪石融為一體的親水景觀,孩子們可以在小溪邊抓魚戲水,年輕人可以在河邊草地散步聚會。「我們希望人人都與河道親近,享受了乾淨水源帶來的美好,自然會自發地保護水源,這就使得居民成為了利益相關者。」新加坡宜居城市中心副司長林定龍介紹。

「浙江的『未來社區』提出構建未來鄰里、教育、健康、創業、建築、交通、低碳、服務和治理等九大場景,在新加坡的社區中我們會發現,這些場景正通過互相融合得以實現。」在中國美院國際聯合學院院長、浙江省未來社區課題組成員俞堅看來,九大場景不是割裂地設置在社區各個角落的,彼此互相成就才是一個健康的良性循環的社區。「正如通過ABC水源計劃就實現了鄰里、建築、低碳、服務等多個場景的交互。」

在走訪中記者感受到,新加坡的社區追求的並非是如何「高大上」,如何面面俱到,這裡的社區是會呼吸的,是人本化的,有著濃濃的生活氣息。

「宜居宜游宜業」的生活共同體:

從人的感受和生活需求出發,布局硬體設施和配套

「我來新加坡兩年了,工作的大廈直通地鐵站,到了住處之後,地鐵站也能直通到住宅樓,要到購物中心也能通過地鐵直達,所以這兩年我對新加坡地面上的變化反倒不太了解了。」浙江省駐新加坡商務代表處首席代表張漢東笑言。張漢東所描述的以公共運輸為導向的開發模式(TOD模式),正是土地資源緊缺的新加坡探索出的特色。

蕭山區瓜瀝七彩小鎮入選我省首批未來社區試點,圖為該小鎮參照新加坡TOD(公共運輸先導)新市鎮鄰里中心模式打造的新城鎮中心綜合體。

有意思的是,記者來到蕭山區的瓜瀝七彩小鎮,這個入選浙江「未來社區」首批試點的社區,也是以引入新加坡TOD模式為特色。「我們團隊創始人2007年以來就在新加坡學習交流,借鑑了新加坡新市鎮以及TOD模式鄰里中心的規劃理念和治理經驗。」七彩小鎮項目相關負責人齊釗斌說,小鎮把整個瓜瀝鎮公交總站遷進了綜合體內部,住宅、購物中心、鄰里中心與交通樞紐融為一體,大大便捷了社區居民的日常生活。

隨著浙江「未來社區」建設的加快推進,越來越多的新加坡實踐被帶到了浙江的社區。

在中國浙江中心(新加坡)見到建恆集團董事經理鄔瑛時,風塵僕僕的她剛在浙江參加完「未來社區」討論會回到新加坡。

今年的浙新經貿理事會項目簽約會上,新加坡華人鄔瑛與浙江園林企業簽約成立合資企業,共同在「未來社區」建設中進行垂直綠化設計。在新加坡,幾乎每一棟大樓的屋頂和牆面都布滿了各類植物,那麼什麼樣的植物適合浙江「未來社區」?怎麼防颱風?怎麼灌溉?鄔瑛告訴記者,早在去年上半年,他們已經和浙江農林大學團隊在臨安建起試驗基地,目前已經完成了近30種植物的過冬測試,並且通過了抗颱風技術測試。

「目前浙江還是以綠化率這個概念為主,而新加坡則不僅有綠化覆蓋率,還強調綠容率。」鄔瑛解釋道,綠容率意味著並不是種上綠植就夠了,而是要提高單位面積上綠地的生物總量和品質。「例如在同一塊面積上,底層種上草,中間種上灌木,往上再是喬木。」鄔瑛舉例道。

有硬體的借鑑,更有軟體的磨合。在談到未來社區時,省未來社區課題組牽頭人、浙江省發展規劃研究院城鄉建設處處長柴賢龍曾表示,未來社區應該是一個「宜居宜游宜業」的生活共同體和心靈之家,人文價值塑造應該被放在首位,突出人文多樣性、包容性和差異性。

上城區望江街道始版橋社區,浙江省首批未來社區試點之一,這裡的試點申報實施方案由俞堅的團隊打造。這兩個月以來,俞堅團隊在調研和座談之間不停循環。

有一個問題讓他頗為困擾。始版橋社區是典型的老舊社區,改造以後,勢必會迎來許多「新杭州人」,該如何在未來社區的前期規劃中處理好本地居民和新移民之間的關係?

「在我們調研中了解到,杭州本地居民有自己延續下來的傳統歷史文化,他們更喜歡待在一些熱鬧的場所活動,而新移民來自全國各地,他們更熱衷於帶主題性的特色空間。」究竟是該把這些不同生活習慣的社區居民的活動空間分開設計還是融合在一起?俞堅從新加坡的族群居住政策中獲得了靈感。

在新加坡,為了促進華人、馬來族、印族各族群之間的融合,政府規定每座組屋各族群居民必須達到一定比例,以便於各族群的互相了解和融合,同時,通過共同使用社區公共設施和服務,不同族群居民也能有機會產生更多的交流。

受此啟發,俞堅告訴記者,如今他們計劃在保障各自舒適空間的同時更強調融合。一方面,為本地居民設計例如廊橋、理髮店等能聚在一起的場所,為新移民設計健身房等帶主題的特色空間;另一方面,增加交互空間的設計,例如圖書館,幼托機構,以及遛狗區域這樣的空間場景,從而讓不同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的居民也能增加交流的機會,促進鄰里和諧。

蕭山區瓜瀝七彩小鎮將把整個瓜瀝鎮公交總站遷進了綜合體內部,圖為綜合體內部公交站。

資源合理分布的社會綜合體:

從統籌社會政策來解決民生難題

「新加坡小區停車難嗎?一個車位要賣多少錢?」在國內,小區停車問題是被屢屢吐槽的民生難題。新加坡是如何處理的?據新加坡建屋發展局介紹,組屋區住戶每個月花費約80到110新加坡元購買月票停車,社區提供的停車場能夠滿足居民的停車需求。

社區停車難的解決方式真有這麼簡單?隨著採訪的深入記者發現,新加坡解決停車問題不僅僅靠修建停車場和月票制度來實現。

2018年數據顯示,新加坡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7615人,超過6553人的香港,也遠超被堵車困擾的北京。可到了新加坡會發現,這裡很少見到堵車的場景。一位新加坡政府部門負責人曾告訴記者,在新加坡,等到第二個紅綠燈沒通過路口就算堵車了。

「新加坡通過高價的擁車證和電子道路收費(ERP)系統來控制汽車保有量和汽車上路。」一位在新加坡浙商告訴記者,新加坡政府會根據當年的汽車保有量來決定當年擁車證的價格,幾年前,他花費了30萬元人民幣購買了擁車證,這幾乎等於一輛中檔轎車的購車費用,且擁車證並非永久有效。「新加坡在公路上設置了ERP系統裝置,在不同時段開過這些道路會被收取不同的費用,倒逼人們儘量選擇公共出行或錯峰出行。」正是在這樣的政策引導下,新加坡嚴格控制了汽車保有量,也正因為如此,社區的停車問題在可控範圍內。

「從停車的例子可以發現,新加坡的社區是交通、教育、養老等種種社會政策設計之下呈現的終端場景。」俞堅告訴記者,當前,他們也在建議,在為運用TOD模式建設的綜合體設計停車場時,相對減少停車位,以逐步倒逼人們公交出行。

與停車難問題類似,在浙江,是否是學區房已經成為一個社區是否受歡迎的關鍵因素之一。學區房的問題在新加坡突出嗎?

浙商楊牧在新加坡參與開辦了4家幼兒園和2家學生託管中心,他告訴記者,在新加坡,學區房概念並不像國內這麼熱。新加坡學校的生源選擇,首先看小朋友的兄弟姐妹和父母是否是這間學校的校友,第二輪再看父母在學校和社會上做義工的情況,隨後才是參照居住社區離學校的遠近,即學區房的概念。

「相比這些,治理場景的實現也是一個難題。」俞堅告訴記者,一般小區,有居委會、業委會、物業公司等主體,該如何設計一種新的架構來協調這些主體的治理和管理職能?「例如我們正在設計規劃的始版橋社區,裡頭還涉及到了一些辦公樓建築,以及望江科技城管委會,在這種情況下又應該如何協調社區管理,這也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課題。」俞堅說。

由此可見,一些在新加坡社區實現的交通、教育、治理場景,如若想借鑑到浙江「未來社區」建設之中,涉及到的是整座城市的政策資源協調。

1/2
下一頁

555

對你的Singpass做這些事,換來的不是快錢,而是坐牢!
2025年05月06日   •   16萬次閱讀
新加坡華僑銀行(OCBC)開戶最新攻略
2025年05月07日   •   5萬次閱讀
她只是去上課,卻永遠沒能回家!
2025年05月09日   •   5萬次閱讀
2025大選的最大贏家不是黃循財也不是行動黨,而是……
2025年05月07日   •   4萬次閱讀
新幣兌人民幣匯率5.63!創14年新高!換匯千萬要警惕
2025年05月06日   •   3萬次閱讀
本地人很多都不知道!新加坡這8個鮮為人知地方,禁止進入!
2025年05月06日   •   2萬次閱讀
衛塞節遇上母親節,新加坡一波活動來了
2025年05月06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人過關新方式!手機一掃,輕鬆通關去馬來西亞!
2025年05月06日   •   1萬次閱讀
比爾蓋茨來新加坡也要吃食閣,排隊拼桌吃榴槤,超接地氣
2025年05月09日   •   1萬次閱讀
「川普朋友圈唯一受邀者」 ,周受資攜妻子亮相Met Gala 紅毯再成焦點
2025年05月09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留子們必看!在新加坡地鐵月台口渴,「喝下一口水」險挨罰500新元!😱
2025年05月06日   •   1萬次閱讀
每月生活費13000新幣!新加坡火到發燙,中產們,這你受得了麼?
2025年05月05日   •   9747次閱讀
「你孩子沒記作業關我什麼事?」新加坡老師一番話炸翻家長群!
2025年05月10日   •   8550次閱讀
世界首富 比爾蓋茨也打算來新加坡定居,設立家辦了
2025年05月10日   •   6840次閱讀
越來越多新加坡學生選擇到荷蘭、德國和日本留學 原因竟然是……
2025年05月08日   •   6156次閱讀
在新加坡,拿到工資後,每個月要存下這麼多錢?!
2025年05月06日   •   5985次閱讀
新加坡自雇EP為什麼建議至少6000新幣的月薪
2025年05月09日   •   5814次閱讀
與新加坡人結婚有醫療和生育補貼?官方回應來了
2025年05月06日   •   5130次閱讀
新加坡填海造地延長海岸線,但卻縮小領海,轉口貿易也會減少
2025年05月06日   •   4959次閱讀
股神巴菲特的15個投資建議,在新加坡必看
2025年05月09日   •   4959次閱讀
功成身退,薪火相傳:新加坡政治元老王瑞傑、張志賢同時隱退!盤點其對國家發展的奠基性貢獻
2025年05月09日   •   4617次閱讀
PR不在新加坡,再入境許可證REP過期了,還能更新嗎?
2025年05月07日   •   4617次閱讀
實拍!在新加坡吃飯偶遇比爾蓋茨!
2025年05月08日   •   4275次閱讀
聊聊新加坡共和國
2025年05月06日   •   3591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