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於人們對各種不同因素的重視程度不同,因此很難定義什麼因素可以使醫療保健達到高質量。例如,有些人會認為床旁良好的態度是關鍵因素,而另一些人可能會更加重視醫護人員的知識或資格。監管機構往往根據其效率,提供安全有效的護理,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其公平性以及其他一些因素來衡量醫療質量。您可以在新加坡期待什麼質量的醫療服務?接下來熊貓出國就將為您介紹一下新加坡的醫療服務。
新加坡的醫療保健
快速了解新加坡醫療保健系統在全球的定位。
從融資和結果兩方面,新加坡被認為擁有高效的醫療體系。它在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排名中名列世界第六,在166個醫療保健結果國家中,經濟學人智庫排名第二。彭博全球健康指數將新加坡列為世界第四最健康的國家,也是亞洲第一最健康的國家。新加坡人也享有世界上最長的預期壽命之一,女性的預期壽命為87.6歲,男性為75.8歲。
新加坡政府定期調整政策,積極監管「該國醫療服務的供應和價格」,以控制成本。這在很大程度上有助於醫療保健系統的效率和成本效益。
諮詢公司韜睿惠悅(Towers Watson)聲稱,新加坡醫療保健系統的特殊功能是獨特的,並且「很難複製」。但是,其他國家已經發出通知,進行了研究,並在某些情況下試圖模仿該系統的某些方面。
質量與管理
新加坡公立醫院的管理,法規和質量標準可衡量。
對於進口藥品,新加坡政府對購買,銷售和分銷過程的很大一部分進行了規定。政府對醫院的銷售量進行監管並指示醫院。新加坡所有醫院中約有80%是公立醫院,即使與私立醫院相比,它們都能提供卓越的護理質量。
新加坡的公立醫院分為五類,要求它們在價格上具有競爭力,從而降低了患者的平均醫療費用。
新加坡使用國家衛生系統記分卡,該記分卡使用國際標準準則指標來幫助改善績效。公立急性醫院記分卡可衡量機構級別的績效,並且該國所有公立醫療保健提供者均受到監控,以確保它們符合這些要求上列出的關鍵可交付成果。
理財
解釋了新加坡獨特的公共醫療融資模式。
新加坡政府利用大宗購買力來保持較低的藥品成本,並採取可持續的融資方式。例如,它實施了稅收措施,以支付可及的公共醫療保健和可負擔的醫療保健費用,並結合分層補貼模型,確保低收入者仍能獲得他們所需的必要基本醫療保健。強制性的政府儲蓄帳戶僅用於醫療費用,也適用於所有工人。政府補充或支付更高的費用和「災難性」護理。
補助金
看看新加坡的分層醫療補貼模式。
住在公立醫院的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可以享受政府補貼的醫療費,醫療費可以根據保險水平,病房等級和家庭收入而定。例如,在某些情況下,補貼水平可能基於患者去年的月收入。在其他情況下(通常在日間手術,事故和緊急情況以及專科護理的情況下),患者無論收入多少,都將獲得標準化補貼。
沒有個人收入的患者,例如養老金領取者或留在家裡的配偶,通常將根據其房屋價值確定補貼率。那些完全沒有收入的需要醫療救助的人將有權獲得最高級別的補貼。
雖然對於某些人來說似乎過於複雜,但它是一個旨在儘可能公平的錯綜複雜的系統,同時仍確保低收入家庭的人們不必為支付必要的醫療費而費力。與其他國家(例如美國)使用的模型完全不同。
問題
新加坡醫療體系經歷了哪些問題?
與任何醫療保健系統一樣,總是有待改進的地方。對於新加坡而言,公共醫療部門的主要難題一直是可提供的病床持續短缺。在某些極端情況下,必須將患者臨時安置在空調帳篷,病房走廊或醫院校園外的租用場所中。
醫院過度擁擠的問題並非新加坡獨有。世界上許多國家都面臨著同樣的問題,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人口老齡化。在過去的十年中,新加坡政府一直致力於通過開設更多的醫院和社區中心來解決這個問題,並且計劃開放更多的醫院和社區中心。此外,政府已投入巨資發展和擴大現有醫院,以增加病房並增加床位數。
以病人為中心的做法
新加坡的醫療服務以患者為中心嗎?
有趣的是,新加坡政府在實施新政策和措施之前會先諮詢衛生系統利益相關者和患者。這是為了確保所有公眾情緒,關注和反饋都得到認真考慮。在將想法付諸實施之前,各種觀點有助於測試和完善想法。這是新加坡醫療體系獨特和以患者為中心的一個很好的例子。
新加坡衛生部(MOH)還進行年度患者滿意度調查,該調查要求患者對設施的等待時間,護理協調以及其他醫療服務屬性進行評估,以便可以在需要時進行修改和改進。
綜合醫療保健系統的另一個出色組成部分是新加坡的「綜合醫療保健機構」。該機構促進針對中長期護理病例的以患者為中心的基礎護理整合。他們在患者,提供者和系統級別上進行操作,在為患者提供最合適的醫療保健服務方面進行協調並向患者,家庭和護理人員提供建議。
聲明: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