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家」稱點連結才能收到錢 特需兒父親痛失積蓄

受害者在Facebook上載了自己與「買家」的對話經過。(圖:Facebook/Wak Yan)
詐騙分子手段層出不窮,本地一對育有五名孩子的夫妻,本想在拍賣平台脫售一個僅15元的錢箱,替家裡幫補一下,沒料到卻遇上騙子,一個不小心就痛失了積蓄,包括留來給特需女兒的錢。
受害者Wak Yan 在社交平台Facebook上發文闡述自己的受騙經過。他說,自己和妻子向來很節儉,經常使用旋轉拍賣平台Carousell來購買便宜產品,或出售物品來幫補家用。妻子近日和往常一樣,通過該平台出售一個15元的儲錢箱,沒多久就有一名來自雅加達的買家主動聯繫。
對方詢問一番後便表示有意思購買,還煞有其事地要求通過Carousell Protection付款。Carousell Protection是Carousell提供的付款選項,允許買家在收到物品後才向賣家付款,通常只有在購買高價商品時才會使用。
儘管覺得對方似乎有點小題大作,他們還是進行了交易,覺得對方可能只是求個心安。對方隨後也傳來了一個看似是Carousell Protection的截圖,謊稱已經付款,要求Wak Yan發去電郵地址,收到電郵後點擊連結就能完成交易。
收到郵件後,丈夫沒做多想,就點擊了電郵里的連結,接著就看到像是銀行網上服務的頁面,要求他輸入登錄信息,在完成登錄後,他便和家人進行每日祈禱。
祈禱後,其太太查看交易記錄才發現不妥,以顫抖的聲音說道:「老公,我們沒有錢了,我們的錢全部不見了!」夫妻倆也通過銀行電郵和手機應用來確認,發現他們的積蓄以泰銖匯給了一個泰國戶口。
兩人趕緊打電話給銀行,銀行人員說,他們很可能墜入詐騙圈套,並幫他們凍結了戶頭。
只怪自己粗心大意
對於這次遭遇,Wak Yan坦言因為自己的粗心大意,而痛失留給特需女兒的錢。
「我沒有要怪罪任何人,都是我自己不好,這次是一個很慘痛的教訓。」他也說,已經就此事報警,而對方的戶頭也已經被凍結。
他也希望自己這次的經歷能夠成為他人的借鏡,在進行網上交易時要多加小心,有關Facebook帖文在不到兩天,已經有超過1100次轉發,超過200個留言,約200人按了「傷心」和「關懷」鍵。
Wak Yan也說,他們在騙子的戶頭凍結之前,曾發簡訊質問對方,對方開始還假意問到發生什麼事,之後夫妻說將會報警和希望他「等天收」之後,對方只留下一句莫名其妙的「sps」,之後戶頭就凍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