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接受治療後的人不會。

新加坡國家傳染病中心出具的肺結核治療指南如下:
1)醫生會給2周的病假。
2)接受治療的首2周不應外出,必須留在家裡。除非直接觀察療法,即在醫療人員的監督下服藥,需要到專門診治中心。
3)除非是單獨一人,否則患者在接受治療的首2周務必戴上口罩,並且在咳嗽或打噴嚏時必須用紙巾蓋住嘴巴。
4)經歷2周治療後,患者很大幾率不再傳染結核病,但必須完成至少半年至9個月的療程。
5) 治療2兩周後就能恢復原來的生活,繼續工作,也不必特別調整飲食。重要的是必須繼續按時服藥和複診,確保順利康復,並且避免在社區內傳播結核病。
以上就是肺結核須知。

在新加坡,肺結核屬於地方性流行疾病(endemic disease)。直到1960 年代都有非常高的感染率,當時近半的兒童都是患者。
過去15年來,感染率已大幅下降,但肺結核的發病率還是維持在每10萬人之中有35-40名感染者之間。
值得注意的還有這一點,潛伏結核感染患者,約有5% 於初染後的2年內變成活動性結核病,另外5%則有可能在那之後患上活動性結核病。
所以不意味著潛伏性就可以不在乎了。
另外,關於肺結核的易感人群,目前說法是所有年齡組的人都可能得結核病。
新加坡即將面對 新冠+肺結核+骨痛熱+猴痘?
過去兩年,因有新冠壓一頭,很多傳染病的發病率都出現了史低。
然而從今年起,新冠疫情還沒真正消退,肺結核、骨痛熱症、猴痘都來湊熱鬧了。
新加坡看起來四面楚歌。
1)第五波新冠疫情峰值未知! 國大迎新會20人確診
新加坡從新冠疫情以來,經歷了5輪疫情:

(圖源:衛生部)
而這一次新冠疫情,預計會逐漸被新變種毒株取代,鑒於BA.4和BA.5毒株的傳播力比原有的BA.2更高,新加坡衛生部預計這類病例會繼續增加。

近日新增病例明顯增多

社區病例中,如果按照年齡分,20-59歲青年、中年群體感染人數最多。
0-11歲:563起
12-19歲:397起
20-39歲:2237起
40-59歲:1658起
60-69歲:623起
70歲和以上:396起
其中,特別是年輕人。
最新消息,新加坡國大商學院於6月15日到17日期間舉辦3天迎新會,很多學生在迎新會結束後紛紛確診!
國大官方正證實有人確診。
參加迎新會的學生表示,至少20人確診。並且有人爆料,迎新會第二天已有人檢測陽性,但聚會無終止。
目前國大官方表示,違反安全措施的人會進行紀律處分。

圖源:新明日報
而這一波新加坡新冠日增病例峰值多少,暫無人預測。
2)骨痛熱症病例,環境局:預計每周確診總數將上升
今年的骨痛熱症疫情也爆發得很不尋常。一爆發得太早,早於高發期1到2個月就開始傳播。
一個是爆發得多,2022年截止到目前,累計骨痛熱症病例達1萬5853人。

而在過去這一周,本地新增1258例。相比前一周有所下降,但這個下降是不是因為病例減少還不好說。
因為環境局官方口風依舊一致,即接下來每周骨痛熱症病例人數會上升,並且超過2020年的周增最高記錄1787例。
截止6月20日,新加坡骨痛熱活躍集群達373個,其中133個為黑區(病例超10人)。

骨痛熱症狀:發高燒、出現類似感冒的症狀如頭痛、肌肉和關節疼痛,眼球後部疼痛,作嘔和嘔吐。
症狀一般會在被帶有病毒的伊蚊叮咬後的1.5至10天內出現,如病況較輕,症狀會在兩天至一周內消失。
病情較嚴重,出現上述症狀後的3天至7天內,症狀加重包括劇烈腹痛、持續嘔吐、牙齦出血、吐血、呼吸急促和全身疲乏。
3)肺結核 如前文所提到的,衛生部透露確診約170人,疑似有新傳播鏈,目前還在檢測、追蹤、調查。 相當於發展前景未明。

4)猴痘,6月21日通報至今無更新
衛生部6月21日晚間公告,患者是一名42歲的英國男子,他是空服人員,上周三至上周五(6月15日和17日)在新加坡,並在周日飛入和飛出新加坡時再次入境。
周一他的猴痘檢測呈陽性,目前在國家傳染病中心(NCID)住院治療。
患者在新加坡停留期間除了在酒店,16日還去過一家按摩店和在三家餐廳用餐……

(圖源:CNA)
患者的情況穩定,已經確定了13名密切接觸者,所有密切接觸者在最後一次與病人接觸後將被隔離21天。
衛生部敦促公眾,特別是旅行者,提高警惕,保持高標準的個人衛生,包括在上完廁所或手髒了之後經常洗手。

(圖源:《新科學家》 )
如果他們出現任何與猴痘相符的疾病症狀:高燒、淋巴結腫大和皮疹,都應立即就醫,並應告知醫生他們近期的旅行史。
綜上,新加坡衛生部接下來這幾個月應該會很忙......
新冠、骨痛熱、肺結核、猴痘,症狀說像也像,比如發燒,頭痛等,不是很容易區分。
這種情況下,保持良好衛生條件、人多地方戴口罩會比較好。
這一點,就要跟總理學一學了。
他這幾天去非洲盧安達參加會議,閒暇時間出門逛街,包括總理在內的新加坡部長一行人,全部都是戴口罩的。

而盧安達當地的民眾,從總理打卡的照片來看,戴口罩的人真不多......

也難怪,新加坡至今都未完全移除口罩令。
在傳染病亂生的未知風險下,口罩才是實打實的第一道屏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