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疫情防範中心的Khoo Yoong Khean和Ruklanthi de Alwis說,新加坡的大流行防範方法有利於它以主動而不是被動的方式應對不斷變化的形勢。
Singapore

新加坡:周一(1月9日),新加坡衛生部長王乙康在議會上提到,新加坡不會對來自中國的遊客實施新的邊境限制,比如出發前或抵達時的檢測。這一聲明雖然看似與許多剛剛採取針對性旅行限制措施的國家背道而馳,但實際上與新加坡迄今為止採取的循證措施是一致的。
隨著新加坡進入大流行的第四個年頭,公共衛生狀況和對病毒的科學認識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在2020年曾經有效的措施,如零新冠肺炎政策和無休止的邊境限制,已不再具有可持續性。相反,我們現在擁有一套干預措施,如疫苗、療法和強有力的檢測戰略,以有效抗擊和阻止病毒的傳播。
不幸的是,COVID-19將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與我們相伴。新加坡一直在採取務實、科學的方法,在不影響我們日常生活的情況下,根據現有證據對COVID-19控制工作進行衡量,這增強了新加坡應對感染程度波動的準備能力。
新加坡的準備工作是顯而易見的

新加坡人口接種疫苗的覆蓋率很高,83%的人口有最低限度的保護,56%的人口有最新的疫苗接種,這使我們免受當地的波動,最近的是2022年10月的Omicron XBB變種。
二價疫苗的推出還提供了一層額外的保護,因為這些更新的疫苗對Omicron變體更有效。
新加坡還利用疫情間歇期加強了醫療保健能力和監測。新加坡世博會和濱海灣F1 Pit Building等設施有能力改造和擴建為社區護理設施。
社區檢測已被證明是早期發現新冠肺炎疫情的有效方法。在新加坡,抗原快速檢測試劑盒的可用性,以及對該病的認識的提高,使人們能夠迅速識別可疑症狀,進行檢測,並及早隔離或尋求治療,從而阻止了疾病的傳播。
積極主動,而不是被動


新加坡非常熟悉大流行防範的一個基本原則,即積極主動比被動應對更有用。
對新加坡來說,這種方法需要持續和嚴格的國家監測戰略,不僅可以捕捉SARS-CoV-2病毒的早期預警信號,還可以捕捉其他病原體的早期預警信號。
例如,對鼻拭子和廢水樣本進行基因組測序,使我們能夠持續監測病毒的局部演變,並提醒我們可能出現的令人擔憂的變種和感染激增。
與監控同樣重要的是數據共享的重要性。及時共享監測數據有助於在區域和全球兩級迅速應對疫情。此外,在2020年初及時共享SARS-CoV-2病毒基因組序列的幫助下,COVID-19疫苗的加速開發可以說是這場大流行的一線希望。

在過去三年中,新加坡一直在努力通過GISAID等國際資料庫與區域和全球社會快速共享基因組監測數據。
新加坡以證據為基礎的大流行防範方法使我們能夠以堅定、主動的方式應對不斷變化的大流行形勢,而不是被動地對每一波潛在的COVID-19浪潮實施限制。
切實可行的方法是繼續新加坡的做法,建立一個強有力的監督、快速數據共享和與國際社會密切協調的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