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個操作來看,新加坡打算開始嚴控骨痛熱疫情。
2)新加坡經歷過2次基孔肯雅熱傳播
前幾年,新加坡曾經歷過基孔肯雅熱的短暫大爆發!
2008年跟2013年,新加坡經歷2次基孔肯雅熱傳播。其中,2008年的發病率為每10萬人中感染11.1人。

2013年再度爆發,其主要原因是因為「輸入病例」。
基孔肯雅熱跟骨痛熱是由同一種伊蚊傳播的。這就相當於新加坡的伊蚊,也能攜帶傳播基孔肯雅熱。
只要有人帶著這種病毒來坡。
據當時的文件描述,自2008年以後,新加坡的基孔肯雅熱傳播已經被降到最低,幾乎沒有。

黑色點為基孔肯雅熱病例 但2010到2012年期間,出現60起輸入病例。
2013年爆發後平息,2015到2018年期間,又報告出現121起病例,其中101個是輸入。
所以,基孔肯雅熱在新加坡實際存在傳播前科,還是因為輸入病例引起的。
3)番茄流感有無輸入新加坡的可能?
新加坡本土常見主要病毒為骨痛熱以及寨卡兩種。基孔肯雅熱的傳播跟輸入病例有關係。
從哪裡輸入的呢?

圖源:NEA
據早前文件,印度是其中一個發源地。有一份更新於4月7日的最新研究文章透露了印度的伊蚊及病毒傳播情況:
骨痛熱、基孔肯雅熱都是流行於印度的主要衛生難題。
2006年,印度報告出現130萬起基孔肯雅熱病例。2016年,印度報告出現10萬1388起骨痛熱病例。
兩次病例突增的原因不明,但全球98個國家中有13個報告出現「基孔肯雅熱+骨痛熱」合併感染病例。

那麼番茄流感會不會就是它們的結合體?
遺憾的是,目前沒有準確說法。
且番茄流感雖能確定人傳人,但潛伏期多久卻不知道。剛爆發的時候,印度人還以為自己食物中毒。
或者是感染新冠,出現咳嗽、流鼻涕症狀。
光是這些症狀,就足以迷惑人,從而掉以輕心。
印度跟新加坡之間交流密切,這次番茄流感能不能擋住,就看印度管控的如何。
只是參考前面所說,印度衛生官員都不甚有信心能管控得住。
一旦印度流行,那麼新加坡出現輸入病例就只有早或晚的區別?
4)番茄流感跟新冠有沒有關係?
印度衛生部長已經明確表示:雖然番茄流感部分症狀跟新冠有點像,但兩者沒有任何關係。
這就是神奇的地方了。
番茄流感患者,會起水泡或紅疹,高燒、身體疼痛,腹絞痛或腹瀉,還有可能咳嗽打噴嚏流鼻涕。
外行人看來,這不像是基孔肯雅熱+骨痛熱的結合體。 而是「基孔肯雅熱+新冠」,或者「骨痛熱+新冠」的結合體。

印度:番茄流感跟新冠無關
畢竟印度也經歷過首輪德爾塔大爆發,2021年那一波到底多少人感染免疫都算不清楚。
但這也只是猜測,番茄流感到底是個什麼玩意兒,怎麼形成的,會爆發多大的規模等。這還得繼續研究觀察......
也希望印度能管控住這一波。
不然,番茄流感溢出印度,新加坡頭一個就要擔心。(新加坡邊境已對疫苗完全接種者免檢測免隔離開放。)
椰友們,你們認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