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小泰國」繁華不再 黃金坊什麼特色值得保留?

擁有50年歷史的黃金坊今年5月關閉進行重新發展,租戶和商家都已搬離,如今的黃金坊不再是以往繁華的「小泰國」。在它改建之前,一起來看一看這座新加坡著名地標的獨有結構與特色。
多次推出集體出售的黃金坊在去年,由鵬瑞利集團、信和集團,以及遠東機構組成的財團以7億元收購。所有租戶和商家已於5月中旬搬離。受僱於財團的設計師和顧問帶領媒體團到空置後的黃金坊進行導覽,並解釋其歷史意義和價值。
古蹟保育顧問公司合伙人何永軒向在場媒體表示,發展商當前的挑戰在於如何在改建的過程中保留黃金坊原有的特徵。
「這不是一個簡單直接的翻新或修復工程。這(黃金坊)是新加坡首個大型分層地契受保護建築。我們必須保留它的一些特徵,以顯示它是在我國建國時期建造的。」


黃金坊所有商家已經搬離。(圖:何婷婷)

黃金坊所有商家已經搬離。(圖:許凱菱)

黃金坊所有商家已經搬離。(圖:許凱菱)

黃金坊所有商家已經搬離。(圖:許凱菱)

黃金坊所有商家已經搬離。(圖:許凱菱)

黃金坊所有商家已經搬離。(圖:許凱菱)
財團去年曾經發聲明表示,將會「小心地修復」目前的建築、保留別具一格的梯田輪廓,並重新開發為集辦公、零售和住宅於一體的綜合發展項目。
設計師和顧問目前正在詳細研究黃金坊的歷史,並建議可以保留的關鍵特徵、需要比較細心修復的區域、以及提出重新改用該建築的策略。
財團表示,將在建築計劃確定後公布詳情。


黃金坊所有租戶已經搬離。(圖:何婷婷)

黃金坊所有租戶已經搬離。(圖:何婷婷)

黃金坊所有租戶已經搬離。(圖:許凱菱)

黃金坊所有租戶已經搬離。(圖:何婷婷)

黃金坊所有租戶已經搬離。(圖:何婷婷)

黃金坊所有租戶已經搬離。(圖:何婷婷)

黃金坊所有租戶已經搬離。(圖:何婷婷)
黃金坊的歷史價值
位於美芝路的黃金坊於1973年建成,是本地首個集合商業、休閒和住宅的大型綜合發展項目之一。如今也成為本地首個集體出售的大型分層地契受保護建築。
政府出售土地計劃於1969年推出,而黃金坊是計劃推出後的首批發展項目之一,被譽為是加快新加坡轉型為摩登城市的指標性建築。
黃金坊也在建築界被認為是世界上少有的霸級建築,其獨特的梯田式外觀和「粗曠主義」建築風格也使其成為美芝路的地標。
黃金坊擁有17個樓層,一樓至九樓用作商業和休閒用途,10樓至17樓則是住宅單位。該大廈有411個店鋪,226個辦公室和68個住宅單位。
在80年代,往返新加坡以及泰國合艾的長途巴士也在美芝路終止服務,加上租金較低,使黃金坊逐漸成為本地泰國僑民聚集的場所,售賣各種各樣的泰國美食和物品,被譽為「小泰國」。
黃金坊在2021年10月正式被列為受保留建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