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作為一個地圖上的小紅點國土面積只有719.9平方公里。政府要發展新加坡就要增加人口,可是當人口越來越多就意味著新加坡要製造出更多空間來。想要在有限的土地上打造出優質的生活環境,挑戰也是越來越高,為了讓這個小紅點能成為更多人的宜居,新加坡政府一直在努力在突破。

根據市建局2019整體規劃草案,新加坡政府首次公布了地區層面的地下規劃圖,這一規劃將有助於國家建設得更深、更廣,也可以節省出更多的地上空間應用在更重要的發展項目中。
今年3月,新加坡政府公布了這一發展藍圖,也透露出政府將對地下空間用途的規劃。首先規劃的區域為濱海灣、裕廊創新區和榜鵝數碼園區。這標誌著新加坡為打造一個完整地下城所邁出了第一步。

這3個發展區的地下將分別配備交通樞紐、公共設施、步行街、物流倉儲和停車場等等共用空間用途,目標是地下8米、15米和25米處。
市建局總規劃師Hwang對新聞媒體表示,這些地下規劃是為未來創造更多空間、提高總體增長而做好準備。總規劃師還以首個新加坡巴西班讓的230千伏的變電站為例,她表示新興地下變電站,此舉可以節省出3公頃的土地,並用於新建寫字樓等項目。地下空間的用途需要根據深淺決定,淺的可以作為交通樞紐線;深的地帶例如裕廊可以作為能源與物資儲備而用;

自1965年新加坡建國以來,填海造地使國土面積增長超過了1/5,然而填海擴地也面臨著很多挑戰,例如海水深度限制、海平面上升、國家邊界限制等等問題。目前新加坡允許地面高樓的高度達到70層,但是空軍基地以及其他軍事要地周圍的建築是不可以超過一定範圍的,這也導致了周邊的擁擠。所以地下城規劃也可以將這一問題解決,利用老軍事基地轉移而騰出更多地面空間建設其他項目。
其實從上世紀80年代起,新加坡政府就已經開始為地下城這個目標努力,地鐵建設、地下商業走廊、地下停車場、地下管道等工程。目前新加坡約有12公里的高速公路和80公里的軌道交通線路被建在地下,地下管道排水系統也是隨處可見。

這裡值得一提的是地下城規劃項目中的地下科學城Underground Science City,它包括40個連接岩洞,可為醫療科學作為實驗室和研發使用。這個科學地下城約為50英畝,將位於新加坡的西部科學園地下,距離地面約為30層樓的高度,可以容納4千多名科學研究人員。

新加坡交通部長許文遠Khaw Boon Wan表示,「建設地下交通樞紐、步行街、物流倉儲、工業應用是新加坡未來發展的方向,這一計劃實現起來會為新加坡節省出更多地上空間做更大用處的發展。新加坡越早著手就會越早掌握它,也會更加容易實現起來。」

從地下城的總體規劃不難看出,住房、辦公、社區建設和綠色的活動空間是要繼續留在地上發展。而地下多用於交通建設、工業應用。新加坡想真正的走入「地下」 將會是一項巨大的投資,也需要更多深入研究與規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