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篇原創乾貨—

這是網絡上廣為流傳的圖片:在新加坡想成為老師,必須是最頂級大學畢業生中最優秀的5%,還必須通過嚴格的培訓和考核。確實,優秀的師資力量一直是新加坡教育質量的重要保障。
新加坡教師的現狀

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近期發布的《教與學國際調查》,新加坡教師隊伍的現狀如下:

工作時長
新加坡教師每周工作46個小時,排名全球第七(日本排名全球第一,教師每周工作56小時)。低於五年前統計的48個小時,主要是因行政工作的減少,報告顯示是由於教育部通過科技應用減少行政工作取得的成效。

教師年齡

新加坡學校的日常安排
新加坡教師平均年齡為38歲,全球教師平均年齡為44歲。
新加坡校長平均年齡50歲,全球校長平均年齡52歲。
新加坡的教師中,教師是他們的第一職業的占71%,高於全球平均67%。反映了新加坡人對教育、育人的熱忱。
教師培訓

新加坡小學四年級課表
教師職前培訓比例:新加坡89%,全球平均79%
一年內參加過至少一項培訓的比例:新加坡98%,全球平均94%
入職5年或以下的教師同行指導比例:新加坡54%,全球平均22%
報告肯定了新加坡對教師專業發展與培訓的重視,包括對資淺教師的引導、設立專業學習群體等。
教學方式

新加坡國立教育學校,相當於國內的師範學院
新加坡教師採用廣泛的教學法來培養學生的應用和自主學習。
43%新加坡教師採用資訊科技教學
45%教師通過小組活動讓學生解決實際問題
76%的教師有信心能以多元的評估方法來了解學生的進展
新加坡教師的考核
新加坡政府自2005年全面推行績效管理制度,對基礎教育階段教師實行績效管理,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教育部為教師提供教學、行政和教研三種職業發展選擇。EPMS對教師、行政管理人員和教研人員工作業績考評採用不同的指標,對不同層級的教師、行政管理人員和教研人員也提出不同的標準。

這種分類別、分層次的考評有助於不同教職員工明確自己的工作目標和努力方向。教學、行政人員考評在學校進行,教研人員考評由教育部統一進行。
只完成教學任務將評為C級

EPMS主要評估內容分「主要工作業績」和「能力」兩大部分。學校的主任和校長也會根據教師的個人總結評價教師,評價的結果分為A 、B 、C 、D 四個等級。
新加坡非常注重每個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如果老師僅能完成課堂內規定的教學任務,很有可能被評為C級。
重結果,也重過程

這樣的評價機制雖然令人緊張,但它是公平的,不用絕對的標準去評價教師,而是在每位教師自身實際情況的基礎上,看這個老師是否努力工作,是否為學校作出了貢獻。公平的評價會使老師的付出有回報,從而調動老師的積極性,使學校工作形成良性循環。
新加坡中小學校長每年要進行校內自我評鑑,每年要向教育部提呈年度報告書。同樣,各科主任也要在每年年終、召集各科教師開會。
根據會考成績、平時測試成績等,進行學生學習困難問題評估,並寫出報告交給校長,再綜合擬定明年的全校行動計劃及工作計劃,如此各層環環相扣,構成一個嚴密的管理系統。
新加坡教師的待遇

薪資豐厚
新加坡的老師,不分學科主次,不分小學、中學與大學,一律按照學位高低、職務高低和工作年限來劃分工資級別。校長與教師都持公務員身份,起薪、加薪與一般公務員基本一致。
教師的年薪由月薪、加薪和年終花紅三部分構成。月薪是固定的,加薪根據本國經濟情況而定,花紅根據個人考核結果來定。
例如:同樣3年教齡的教師,表現一般的年薪是一般年薪可以達到6萬新幣(約30萬人民幣),表現傑出的年薪到6.5萬新幣,滿十年教齡的教師一般年薪可以達到8萬新幣,滿十年的主任級教師年薪可以達到10萬新元。校長年薪是20萬+新元,這是由於在公務員體系中,主任級別高於教師,校長級別高於主任,級別越高,薪水越高。
進修機會多
新加坡實施「教師專業與個人發展配套」計劃,服務滿12年以上的教師,享有三個月的公休進修假期(教師領取全薪的情況下進修,可根據興趣選擇任何專業或技藝)。
此外,所有教師每年可報銷400-700新元的進修與發展費。教師可以利用這筆錢進行任何與學習有關的活動,包括購買電腦器材、訂閱擴大自己視野的報刊等。

新加坡6所公立大學
嚴格的教師隊伍人才選拔,科學公平的考核和晉升機制,充足的財政預算作為後盾支持,使得新加坡的教師質量一直為人所稱道。新加坡全球第一的基礎教育和亞太區第一的高等教育水平,也離不開這支有實力的教師隊伍。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