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眼界啊什麼的東西,即使你在國內各行各業混的牛逼了,你一樣可以很開闊。
說到底大部分留學生出了國也是跟中國人在一塊玩,願意放開自己去跟外國人混一起的少之又少。
所以說眼界的提高僅僅也就是認識了一幫大家都家境不錯的人,或者了解了國外的生活是怎麼樣的,跟人聊天的時候可以裝裝逼顯得見識很豐富罷了,但是其中含金量有多少,因人而異,看你有多願意去脫離舒適圈了。
最後來說說那匹願意留在國外的人。
其他國家我不了解,我只了解美國和加拿大。
客觀來說留學能留在北美的人,水平都是有幾把刷子的。

在美國普遍薪資比國內高,工作時間比國內短,上班壓力比國內小。但是缺點也很明顯,亞裔天花板很明顯,治安不好,生活無聊,吃的難吃。
而因為簽證啊h1b一堆東西讓回國會變得有點困難,那這麼說來人生軌跡確實是變了。每個人追求的東西不一樣選擇的生活也就不一樣。
所以說除了那些畢業後就留在國外的人,那對一生的影響確實很大。
其他答住出去讀個碩士什麼就回來分享經驗的,我很佩服你們在國外願意吃苦的精神和獨立的人格,但是其實吃苦在哪個地方都可以吃,你在上海每個月生活費只拿1000勤工儉學你也能體驗那種吃苦的感覺,人家農村的孩子考到一線城市來吃的這方面的苦不比你們的少。
想要反駁我的噴我的我建議你們先去看看我之前的回答講我從小在加拿大長大的,那段時間對我身心性格的影響絕對比我本科碩士在美國要大的多得多,我都不敢說他對我的人生造成了多大的影響。
所以除了那些長留海外的人,其他大部分的留學生,客觀來說只是換了個地方讀了幾年書,感受了一個地區的文化氛圍,僅此而已。

@Diego大叔
36歲出國留學
因為出國所以沒結婚
36歲出國留學,老實說沒影響。只是人生一段經歷而已。
之前同事中有留學回國的,親戚中也有一直留在海外的,也有外國人來中國定居的。
現在身邊的同學中也分兩年後一定回國,會一直待下去的,和不確定未來的。各種情況都見過,還有利弊得失也都知道。
所以把利弊得失放在天平上秤一秤,有好有壞,總量保持沒影響。

為什麼我會這麼說呢,大概一是和我的歲數有關,二是和家庭有關。因為情況特殊,所以也沒什麼值得別人借鑑的。
一是歲數。見的多了,也就有平常心了。都是生活的一部分吧,環境把人逼到這一步,總得有人必須往前邁一步而已。
其實在國內的同事,也有30歲剛出頭把家從北京搬到深圳,有四十多歲去美國工作。
我父母那一輩,同樣有因為下崗,所以有一個人南下打拚的。那時還不像現在可以隨時視頻。
所以每個人都是在他們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努力。

二是家庭。有家庭的話,看待很多東西就不一樣了。再好的風景,也要和老婆孩子一起看才有意思。
雖然會看到朋友圈裡的旅行照片,但一想到自己一個人去玩,而老婆還在辛苦帶小孩,就完全沒興致了。
至於融入外國人的圈子,在學習階段也不是完全需要,正常的日常交流可以做到。
業餘生活裡面,除了學習,我只需要看看老婆孩子的消息就知足了。也沒什麼孤獨感好克服的,畢竟知道自己將來一定會和老婆孩子在一起,只需要暫時忍耐這1,2年。
將來能找到工作就把他們接過來,找不到就回國,總之一定會在一起。所以只是暫時的。
辛苦什麼的也談不上,因為家人也很辛苦。我也沒什麼好自豪的炫耀的,大家只是辛苦的方面不一樣而已。

所以說我通過留學來奮鬥,其他人同樣通過不同方式來奮鬥。
我在留學中付出辛苦,其他人同樣在不同的方面付出辛苦。
我通過留學取得收穫,其他人同樣在各自的領域取得收穫。
你也不好說哪邊的收穫更大。我也不能因為我選擇了留學,就說假如待在國內一定會怎麼怎麼樣。
因為我選擇留學是因為在國內我有些事情做不到,但我做不到的並不意味著別人做不到。
所有的風景,我都不想一個人去看。也不需要強迫自己融入當地人的圈子。

我有時覺得中國人對是否可以融入當地圈子看得有些太過重要了。
我覺得這方面穆斯林或者是印度人就做的不錯。
我也很樂意和外國同學聊天開玩笑,不過核心始終是我自己的家庭。也不存在到哪裡工作不適應的情況。
既來之則安之,國內的工作環境我很了解,國外的工作環境我也有心理準備,雖然可能存在偏差,但是想想也應該在允許的範圍內。
事在人為。凡事都是有代價的。

另外更正一些我年輕時候的想法,歲數大了發覺都不太準確。
經濟獨立和出國沒多大關係,在國內上班一樣可以經濟獨立。
假如你去BAT或者華為的話,沒準會比出國獨立的更早。
眼界開闊的確會有。不過如果是因為可以到處旅行帶來的話,如果不是花自己錢的話,那就別說了。
如果是花自己錢的話,其實國內的工資有時比國外要高不少。
而且現在出國旅遊比我大學剛畢業那會容易太多了。不過如果是因為可以見識各國人的話,這個倒沒錯。
生活獨立和出國沒多大關係。
在國內到另一城市的話,照樣可以做到洗衣做飯修燈泡買家具樣樣精通。
但我說我精通了,其實要和別人比,也許還差得遠。
因為出國所以沒結婚……我真不想說大實話,所以不說了。

留學就是離別原有的舒適圈去獨立生活,脫離情感依賴和生活依賴,然後慢慢在這個過程中成長起來。
經歷的多了,縮小恐慌區,增大熟識區,人就會變得強大。留學並不是為了重塑三觀,顛覆世界。
(註:綜合來源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