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眼界啊什么的东西,即使你在国内各行各业混的牛逼了,你一样可以很开阔。
说到底大部分留学生出了国也是跟中国人在一块玩,愿意放开自己去跟外国人混一起的少之又少。
所以说眼界的提高仅仅也就是认识了一帮大家都家境不错的人,或者了解了国外的生活是怎么样的,跟人聊天的时候可以装装逼显得见识很丰富罢了,但是其中含金量有多少,因人而异,看你有多愿意去脱离舒适圈了。
最后来说说那匹愿意留在国外的人。
其他国家我不了解,我只了解美国和加拿大。
客观来说留学能留在北美的人,水平都是有几把刷子的。

在美国普遍薪资比国内高,工作时间比国内短,上班压力比国内小。但是缺点也很明显,亚裔天花板很明显,治安不好,生活无聊,吃的难吃。
而因为签证啊h1b一堆东西让回国会变得有点困难,那这么说来人生轨迹确实是变了。每个人追求的东西不一样选择的生活也就不一样。
所以说除了那些毕业后就留在国外的人,那对一生的影响确实很大。
其他答住出去读个硕士什么就回来分享经验的,我很佩服你们在国外愿意吃苦的精神和独立的人格,但是其实吃苦在哪个地方都可以吃,你在上海每个月生活费只拿1000勤工俭学你也能体验那种吃苦的感觉,人家农村的孩子考到一线城市来吃的这方面的苦不比你们的少。
想要反驳我的喷我的我建议你们先去看看我之前的回答讲我从小在加拿大长大的,那段时间对我身心性格的影响绝对比我本科硕士在美国要大的多得多,我都不敢说他对我的人生造成了多大的影响。
所以除了那些长留海外的人,其他大部分的留学生,客观来说只是换了个地方读了几年书,感受了一个地区的文化氛围,仅此而已。

@Diego大叔
36岁出国留学
因为出国所以没结婚
36岁出国留学,老实说没影响。只是人生一段经历而已。
之前同事中有留学回国的,亲戚中也有一直留在海外的,也有外国人来中国定居的。
现在身边的同学中也分两年后一定回国,会一直待下去的,和不确定未来的。各种情况都见过,还有利弊得失也都知道。
所以把利弊得失放在天平上秤一秤,有好有坏,总量保持没影响。

为什么我会这么说呢,大概一是和我的岁数有关,二是和家庭有关。因为情况特殊,所以也没什么值得别人借鉴的。
一是岁数。见的多了,也就有平常心了。都是生活的一部分吧,环境把人逼到这一步,总得有人必须往前迈一步而已。
其实在国内的同事,也有30岁刚出头把家从北京搬到深圳,有四十多岁去美国工作。
我父母那一辈,同样有因为下岗,所以有一个人南下打拼的。那时还不像现在可以随时视频。
所以每个人都是在他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努力。

二是家庭。有家庭的话,看待很多东西就不一样了。再好的风景,也要和老婆孩子一起看才有意思。
虽然会看到朋友圈里的旅行照片,但一想到自己一个人去玩,而老婆还在辛苦带小孩,就完全没兴致了。
至于融入外国人的圈子,在学习阶段也不是完全需要,正常的日常交流可以做到。
业余生活里面,除了学习,我只需要看看老婆孩子的消息就知足了。也没什么孤独感好克服的,毕竟知道自己将来一定会和老婆孩子在一起,只需要暂时忍耐这1,2年。
将来能找到工作就把他们接过来,找不到就回国,总之一定会在一起。所以只是暂时的。
辛苦什么的也谈不上,因为家人也很辛苦。我也没什么好自豪的炫耀的,大家只是辛苦的方面不一样而已。

所以说我通过留学来奋斗,其他人同样通过不同方式来奋斗。
我在留学中付出辛苦,其他人同样在不同的方面付出辛苦。
我通过留学取得收获,其他人同样在各自的领域取得收获。
你也不好说哪边的收获更大。我也不能因为我选择了留学,就说假如待在国内一定会怎么怎么样。
因为我选择留学是因为在国内我有些事情做不到,但我做不到的并不意味着别人做不到。
所有的风景,我都不想一个人去看。也不需要强迫自己融入当地人的圈子。

我有时觉得中国人对是否可以融入当地圈子看得有些太过重要了。
我觉得这方面穆斯林或者是印度人就做的不错。
我也很乐意和外国同学聊天开玩笑,不过核心始终是我自己的家庭。也不存在到哪里工作不适应的情况。
既来之则安之,国内的工作环境我很了解,国外的工作环境我也有心理准备,虽然可能存在偏差,但是想想也应该在允许的范围内。
事在人为。凡事都是有代价的。

另外更正一些我年轻时候的想法,岁数大了发觉都不太准确。
经济独立和出国没多大关系,在国内上班一样可以经济独立。
假如你去BAT或者华为的话,没准会比出国独立的更早。
眼界开阔的确会有。不过如果是因为可以到处旅行带来的话,如果不是花自己钱的话,那就别说了。
如果是花自己钱的话,其实国内的工资有时比国外要高不少。
而且现在出国旅游比我大学刚毕业那会容易太多了。不过如果是因为可以见识各国人的话,这个倒没错。
生活独立和出国没多大关系。
在国内到另一城市的话,照样可以做到洗衣做饭修灯泡买家具样样精通。
但我说我精通了,其实要和别人比,也许还差得远。
因为出国所以没结婚……我真不想说大实话,所以不说了。

留学就是离别原有的舒适圈去独立生活,脱离情感依赖和生活依赖,然后慢慢在这个过程中成长起来。
经历的多了,缩小恐慌区,增大熟识区,人就会变得强大。留学并不是为了重塑三观,颠覆世界。
(注:综合来源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