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更快更便宜!緊急護理中心處理個案逐年增加
緊急護理中心(Urgent Care Centre)是一種介於家庭診所與醫院急診部門之間的就醫方案,旨在處理沒有生命危險的緊急病況。(圖:亞歷山大醫院、葉衍嫻)
如果出現骨折或割傷等沒有性命之憂的情況,其實無需到急診部,到緊急護理中心就醫其實更好、更快,也可能更便宜。本地緊急護理中心處理的個案穩定增加,同比增加了超過一成。
緊急護理中心(Urgent Care Centre)是一種介於家庭診所與醫院急診部門之間的就醫方案,旨在處理沒有生命危險的緊急病況。
位於北部海軍部村莊的一站式緊急護理中心(Urgent Care Centre @ Kampung Admiralty)是我國第一所設在社區的緊急護理中心,由兀蘭醫療園連同邱德拔醫院設立。這裡除了有普通看診服務以外,也提供X光檢查與化驗等。

病患在海軍部村莊的緊急護理中心等候看診。(圖:葉衍嫻)
兀蘭醫療園臨床運營醫療主任譚如安在接受《8視界新聞網》訪問時說,開設這間緊急護理中心主要是希望能夠緩解醫院急診部門的人流與壓力。
譚如安透露,大部分來看診的病患都是非緊急患者,只有3%到5%的病患會因病情嚴重而被轉診到醫院急診部門。
海軍部村莊緊急護理中心醫生譚明聰透露,緊急護理中心最常見的病況就包括骨折、持續嘔吐、長期咳嗽等。
「比較常見的(情況)是跌倒,懷疑有骨折,我們會送他們去照X光。另外,我們也是會看到比較緊急的問題,好像比食物中毒嚴重(的情況),持續嘔吐、發高燒,有時需要驗血、吊水等。」

亞歷山大醫院緊急護理中心入口處。(圖:亞歷山大醫院)
另一間坐落在亞歷山大醫院的緊急護理中心主要負責處理被送往這間醫院的普通醫療和外科緊急個案,但不提供專科治療,如眼科、耳鼻喉科和婦產科等。
亞歷山大醫院受詢時說,這間緊急護理中心由專科急診醫生和經過急診培訓的護士組成,旨在協調並為病患提供介於社區和醫院之間的醫療服務。
緊急護理中心與急診部大不同
亞歷山大醫院指出,醫院的緊急護理中心與其他公共醫院急診部最大的不同在於,新加坡民防部隊的救護車不會將病患送往緊急護理中心。
譚如安則強調,與家庭診所相比,海軍部村莊的緊急護理中心的治療服務更全面;與醫院急診部相比,病患則可以以更低的費用,並在更短的時間內獲得所需的醫療服務。
「根據我們的數據,到緊急護理中心求診的平均等侯時間介於30分鐘至一個小時。這麼一來,病患便可以更早得到治療,減輕疼痛。」

海軍部村莊得到緊急護理中心有病床,讓病患可短時間留醫接受觀察。(圖:葉衍嫻)
至於醫院急診部門,候診時間往往可長達六個小時,門診費則要至少120元。譚如安指出,新加坡公民如果到緊急護理中心看診,包括X光檢查與化驗等服務在內,門診費只需90元。
通過家庭醫生首選(GPFirst)計劃前往緊急護理中心求診,還可獲50元的轉介優惠。
免付費的護士問診熱線
兩家緊急護理中心均透露,每天處理的個案介於55至70起之間。
亞歷山大醫院透露,截至上個月底,他們的緊急護理中心過去一年處理的個案同比增加12%,每個月平均達1954起。

亞歷山大醫院的緊急護理中心醫護人員。(圖:亞歷山大醫院)
前往海軍部村莊的緊急護理中心看診的病患同樣有所增加,去年處理的個案同比增加了18%。
譚如安說,海軍部村莊緊急護理中心自2020年開設以來,前來看診的病患穩定增加,但他認為這間緊急護理中心還有足夠能力,可以更多地緩解醫院急診部的壓力。
他指出,團隊一直在北部地區倡導善用醫療資源,除了讓民眾更好地了解緊急護理中心的用處以外,同時也讓更多民眾了解到免付費的護士問診熱線(NurseFirst)好處。
「我們提供免付費的護士問診熱線,公眾可打電話向護士形容病況,聽取專業的醫療建議。護士將根據公眾提供的基本病情鑑別分類,建議你去找家庭醫生、緊急護理中心或是醫院的急診部。」
他舉例,如果公眾出現咳嗽和流鼻涕等非緊急情況,護士會建議前往家庭診所看病;骨折、持續嘔吐或腹瀉等症狀則應該前往緊急護理中心求診。至於失去知覺、呼吸困難或大量失血等危及生命的情況,護士就會建議立刻到醫院急診部就診。
譚如安坦言,目前團隊將重心放在北部,他希望未來也能夠與其他地區的醫院與診所合作,幫助到全島更多病患。

海軍部村莊緊急護理中心的藥房。(圖:呂思嫻)
隨著兀蘭醫療園下個月全面投入運作,北部地區到時除了邱德拔醫院以外,將再添一個急診部。
譚如安說,團隊接下來將觀察這一區對於緊急醫療服務的整體需求,再考慮是否有必要調整海軍部村莊緊急護理中心的運作時間。
「目前緊急護理中心只運作到晚上11點,最後登記時間為10點30分,很多時候病患太晚來只好再跑到急診部看病。如果未來有需要,我們會考慮改成24小時。」
全天候運作的亞歷山大醫院緊急護理中心,則預計會在2028年轉換成醫院急診部,開始接收民防部隊救護車,擴大服務來服務更多病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