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有25%海上漁場停業 新加坡想年年有「魚」有難度

2024年10月31日   •   4617次閱讀

魚兒魚兒水中游。(聯合早報)

作者 劉智澎

近,烏敏島附近的海域出現一些舊漁場的棚屋和木板,還有一艘被遺棄的小船。

據《海峽時報》報道,涉事的兩家漁場已停業多時。 在附近經營漁場的業者也透露,過去幾個月的廢棄物越堆越多,相信跟許多漁場撤離東柔佛海峽有關。

即使停業了,也要收拾乾淨啊!(海峽時報)

新加坡食品局數據顯示: 過去兩年「關門大吉」的海上漁場有所增加,從2022年的110個減至去年的98個,目前只剩74個。

這些漁場主要集中在新加坡北部的柔佛海峽。

原本在南部海域經營的兩家深海養殖場,因落鱗症暴發導致魚群大量死亡,已在去年7月終止運作。

臨時租用准證費 對小型漁場不是小數目

今年停業的數名海上漁場業者告訴《海峽時報》,食品局曾提供高達10萬新元的經濟援助配套,減輕他們清盤的財務負擔。

一些業者因成本壓力加重,難以負荷;有的則因為環境和氣候變化,使他們無法達到食品局規定的每年最低產量,即每半公頃海上空間必須生產至少17公噸的魚。

食品局規定,每半公頃的海上空間,每年必須生產至少17公噸的魚。(海峽時報)

先說成本。

漁場業者使用海上空間,原本不必付費,只須每年支付更新漁場執照的費用,收費為每半公頃850新元。

不過,從去年起,食品局開始為所有海上漁場提供長期租約。

在這個新的「租約制」下:

漁場業者須支付更高的臨時租用准證費,柔佛海峽為每半公頃3600新元,南部海域則是6000新元。 這比之前更新執照的費用高出好幾倍。

雖然食品局已豁免去年的臨時租用准證費,並承諾在未來四年逐步調高收費,但這對傳統的小型漁場來說,仍是相當可觀的開支。

新加坡的海上漁場主要集中在柔佛海峽。(海峽時報)

在樟宜和林厝港經營海上漁場的The Fish Farmer總裁王典寶直言,撇開臨時租用准證費不談,原本的人手、運輸、燃料和魚飼料等成本也在上漲,導致營運成本急劇上升。

他坦言,漁場業者要申請銀行貸款或吸引投資者,向來困難重重,因為銀行和投資者一般對水產養殖業缺乏了解,認為這個行業不夠穩定,投資風險較高。

從事水產養殖已有15年的Aquablue負責人Joseph Wee,在獲得食品局的10萬新元經濟援助後,也在今年6月關閉漁場。

他花了4萬元拆除漁場的建築結構,其餘6萬元則存起來當退休儲蓄。 Joseph Wee說,維持漁場的建築結構須投入大量資金,逐年高漲的人力成本也令他吃不消,索性決定退休。

「我原本打算賣掉漁場,將執照轉讓給買家,但食品局不允許我這麼做。」 「我別無選擇,不是咬緊牙關繼續經營,就是關閉漁場退出市場。」

要維持海上漁場的建築結構,每年須投入大量資金。(海峽時報)

海上漁場在大自然面前是脆弱的

新加坡的海上漁場業者多數採用傳統的開放式養殖法,將魚養在用漁網製成的魚籠里。

這種養殖方法的成本較低,但風險較大;漁場設施如發電機、水泵和木板,也容易腐蝕。

有漁場業者受訪時說,附近海域的工業活動也會影響水質。

遇到天氣熱、雨量少的季節,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導致魚群缺氧死亡,業者就會血本無歸。

張富興在羅央和烏敏島之間的海道經營「三利海產」已有43年。他在2009年、2014年和2015年曾遭遇三次浮游生物來襲。

漁場業者張富興在七年內三次遭遇浮游生物來襲,只能自嘆倒霉。(聯合早報)

張富興憶述,最嚴重的一次是在2014年,魚蝦全部死亡,使他虧損了高達30萬新元。

「我這一行,可說是看天看海吃飯。自然現象是沒辦法控制的,我只能從中汲取經驗。」

若不幸遇到人為意外,更是雪上加霜。

今年6月,巴西班讓碼頭髮生船隻相撞事故,其中一艘船的部分燃油泄漏,導致新加坡多處水域出現大片油漬。 儘管食品局第一時間澄清漁場未受油污影響,本地魚仍可安全食用,但消費者的觀感還是難以改變。

今年6月,巴西班讓碼頭髮生船隻相撞事故,海水被油污染成黑色,海灘上也可見大片油漬。(海峽時報)

陸地漁場經營成本 是海上漁場的四倍 食品局數據顯示,新加坡人去年食用的魚只有8%產自新加坡,其餘九成以上都依賴進口。

食品局定下的「30·30願景」,目標是在2030年以新加坡出產的農產品滿足國人三成的營養需求,水產養殖是重要的一環。

不過,隨著海上漁場接連停業或縮小規模,新加坡的養魚業能否扛起這個「重任」,格外引人關注。

設計對白:「老闆,那條魚可以算便宜一點嗎?」(海峽時報)

學者認為,以目前的傳統養殖法,要達到食品局定下的供應量指標,著實不易。

業者必須藉助新科技提升效率,例如採用封閉箱養魚,或發展垂直漁場模式,以降低養殖過程中的不確定因素。

採用封閉箱的做法是:先抽取深海的海水,利用過濾系統和紫外線殺菌,再把乾淨的海水輸送到養殖箱內養魚。

採用封閉箱養魚的成本較高,但可以避免浮游生物危害魚群。(海峽時報)

共和理工學院海洋與水產養殖學系主任陳維龍提醒,新加坡海域出現大量浮游生物的現象可能成為常態。若不改變傳統養殖法,難保魚群死亡事件不會重演。

「在室內打造垂直漁場,將養魚池『往上疊』,可以節省土地空間。業者也能改變養魚周期,趕在淡季之前把魚賣掉。」

雖說高科技養殖法是大勢所趨,但所需的昂貴成本未必是小型漁場負擔得起的。

Marine Life Aquaculture營運總監陳志文直言,垂直漁場確實可以百分百控制養殖條件,但每年的營運成本至少是海上漁場的四倍

「經營垂直漁場的前期成本很高,沒有30年未必可以抵消。」

「在我看來,垂直漁場至少還要十多年,才可完全取代海上漁場。」

新幣兌人民幣又新高!中國超過日本,成為新加坡人首選出國目的地!
2025年07月02日   •   4萬次閱讀
剛剛,新加坡人又能再領300新幣補貼!
2025年07月02日   •   3萬次閱讀
新加坡人等了十年!5分鐘出國,中國製造
2025年07月02日   •   3萬次閱讀
「從中產到破產,只隔著一個新加坡?」——新移民中產家庭生存實錄曝光!
2025年07月01日   •   2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如果接到+65或者8開頭的電話要注意了
2025年06月28日   •   2萬次閱讀
事關准證、匯款、出入境!7月,這些大事將影響全島604萬人
2025年07月03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毫無個性,冷漠!旅遊後大失所望」
2025年06月29日   •   2萬次閱讀
83歲蔡瀾安葬新加坡!來看看他筆下的海南雞飯和咖喱魚頭
2025年06月30日   •   2萬次閱讀
看看七年內,新加坡地鐵是否通到你家門口?
2025年06月29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電信公司狂推「無國界」數據配套!不用激活e
2025年06月30日   •   1萬次閱讀
撕掉"最貴"標籤!新加坡的平價生存法則
2025年06月28日   •   1萬次閱讀
新柔地鐵要來了!中馬跨境火車正式進入退役倒計時
2025年06月30日   •   1萬次閱讀
你真的適合在新加坡生活嗎?答案可能出乎意料
2025年07月01日   •   1萬次閱讀
看慣了珍珠坊熟悉的黃綠色外牆 你喜歡它紅艷艷的新裝嗎?
2025年07月01日   •   9747次閱讀
前夫搶人!她從杭州追到新加坡,只為奪回6歲的孩子......
2025年06月29日   •   9576次閱讀
新加坡5大數字銀行!存款消費更划算~
2025年06月28日   •   9576次閱讀
新加坡華人正在消失?為啥70%華人選印度人做官,文化輿論成推手
2025年06月30日   •   8208次閱讀
黃循財喊你領錢了,這些人最高可領800元
2025年07月03日   •   7182次閱讀
在新加坡購買彩票指南!手把手教你
2025年07月02日   •   6327次閱讀
從清北到牛津再到南洋理工博士,在新加坡送外賣的背後真相
2025年07月02日   •   6156次閱讀
李光耀的遺憾: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是如何分開的?
2025年07月01日   •   5985次閱讀
最新!新加坡儲蓄券VS國庫券VS定存!哪種方式收益最高?
2025年07月03日   •   4959次閱讀
新加坡巴士上丟東西怎麼找回來?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7月03日   •   4788次閱讀
新加坡銀行轉帳手續費大科普
2025年06月30日   •   4788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