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人不想對外分享醫療資源 政府聽進去了不搞醫療旅遊搞這個

2025年01月24日   •   8892次閱讀

新加坡享有亞洲醫療遊客的首選目的地之一。

中國銀河國際證券在最新發布的一份報告中顯示,東協醫療旅遊2023年前三大目的地分別是泰國、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總營收為22億美元(29億6000萬新元)。

不過,報告也指出,新加坡未來表現可能停滯不前。

過去幾年新加坡的住院費、藥費和住宿費不斷上漲,新加坡醫院在成本競爭力方面已開始落後於該地區的同行,它的生活成本上揚也削弱新加坡作為醫療旅遊目的地的吸引力。

業界和分析人士指出,新元走強導致遊客的醫療費用上漲,尤其與鄰國馬來西亞和泰國相比,某些服務價格僅為新加坡的三分之一。隨著全球醫療旅遊的發展,預計其將繼續增長。

Budget Direct Insurance在該網站上引用了過去五年的數據,指新加坡的膝關節置換手術的費用約為2萬2000新元。而在馬來西亞,同樣的手術費用則是1萬新元。

醫療旅遊者通常前往海外尋求在本國無法獲得、費用過高或不符合其期望標準的醫療服務。這些服務範圍廣泛,從簡單的健康檢查到複雜的癌症治療或膝蓋幹細胞療法。

新加坡醫療集團的執行董事兼總裁Beng Teck Liang醫生觀察到,泰國和韓國由於在健康保健服務或幹細胞治療等領域的進步而變得更具吸引力,而且這些國家,指導方針和法規沒有新加坡那麼嚴格。

在新加坡,醫療旅遊者主要來自印度尼西亞;而在泰國,他們通常來自中東地區。

馬來西亞將自己定位為穆斯林的清真醫療中心,其醫療旅遊者大多來自印度尼西亞、中國和印度。

馬來西亞是這三個國家中唯一一個擁有政府機構——馬來西亞醫療旅遊理事會(MHTC)支持的國家。該機構由馬國衛生部支持,負責管理醫療遊客的流動。

新加坡沒有類似的政府協調機構來監管醫療遊客,這類遊客通常是私人連鎖醫療機構的患者。

泰國也沒有這樣的政策,但它在吸引醫療遊客方面取得了進展。去年6月,該國推出了新的簽證,允許醫療遊客多次入境泰國,最長可停留180天。

而且泰國有60家醫院獲得醫療評審機構國際聯合委員會(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的認證。相比之下,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各有大約12家認可的醫療機構。

2023年,大約有286萬名醫療遊客訪問了泰國,總消費達8.5億美元。據RHB銀行報告,預計2024年訪泰的醫療遊客人數將達到307萬,約增長7.3%。

緊隨其後的是馬來西亞,醫療遊客增長了約26%。2024年1月至11月期間,約有126萬醫療遊客到訪該國,高於2023年的約100萬。

低價格的誘惑無法擋,即便是新加坡人也跑去馬來西亞做健康體檢。

44歲的Serene Soh去年10月到柔佛的鷹閣醫院做了一次全身檢查,費用約為1700令吉(約510新元),在新加坡收費則是1000新元。

馬來西亞醫療旅遊理事會表示,2024年,新加坡是馬來西亞第四大醫療遊客來源國。

市場研究和諮詢公司datahorizons research預估,到了2032年,全球醫療旅遊市場的價值將達到794億美元(合1085億新元)。越南等其他國家也在覬覦利潤豐厚的醫療旅遊這塊大蛋糕。

2024年9月,私立醫院派車到馬來西亞檳城國際機場接送抵達當地的醫療旅客。(海峽時報)

這個各國都覬覦的大餅,新加坡反而不搶著吃?

將時間回溯到2003年。當時由經濟發展局、新加坡旅遊局和新加坡國際企業發展局成立的委員會,主導「新加坡國際醫療」(Singapore Medicine)計劃,積極落實把新加坡發展為本區域醫藥樞紐,打響新加坡醫療保健服務的品牌,目標是在2012年前每年吸引至少100萬名醫療旅客到訪。

此後,新加坡通過提升專業醫療技術、優化醫療資源配置以及完善航空旅行網絡,進一步鞏固了作為便捷醫療中心的地位,使遊客能夠更輕鬆地前來接受高質量的醫療服務。

不過,很快就有人擔憂大量醫療遊客可能會推高新加坡醫療成本,而且私立和政府醫院可能會為了爭奪醫療人才,導致薪資上漲,從而推高整體醫療費用。

在2013年,新加坡重組醫院(restructured hospitals,自主、非盈利的實體,仍歸政府所有,但需要平衡預算)面臨床位短缺,樟宜醫院不得不搭建帳篷來安置患者,以應對「突如其來的需求激增」。

本應優先服務新加坡人和居民的政府重組醫院,都在推動區域醫療旅遊,關於醫療旅遊資源被外國人使用的擔憂持續增加。

衛生部當時沒有解釋患者激增的原因,也沒有說明醫療旅遊是否是床位緊張的原因。

但是在2015年,新加坡旅遊局停止公布入境醫療遊客數量及其醫療支出數據,衛生部也在2018年對政府醫院的醫療旅遊進行了限制。

隔年,在回應關於2015至2018年間醫療旅遊收入的國會提問當中,時任貿易與工業部長的陳振聲確認,醫療旅遊已不再是新加坡國家旅遊戰略的一部分。

由於新加坡人擔憂公共醫療資源過度傾斜給醫療遊客,新加坡政府自2010年代調整了策略,將重點轉向加強本地醫療基礎設施和服務,確保新加坡居民能夠優先獲得優質的醫療保障。

簡而言之,新加坡人不想把寶貴的醫療資源分享給外國人,政府聽取民意不搞醫療旅遊了。

最近,在2023年10月31日,衛生部長王乙康也再次重申了醫療旅遊的負面影響。

他舉了一個假設例子,國家通過醫療旅遊資助醫療補貼,由於這一政策,許多頂級醫生和醫療專業人員更願意在醫療旅遊領域工作,因為那裡提供了更好的經濟回報。市民開始注意到他們所體驗到的服務水平與醫療遊客所體驗到的有差距並感到不滿。

據衛生部提供給媒體的資料,在2019年至2023年期間,公私立醫院每年平均接待約1萬8000名外國患者,占所有住院患者和日間手術患者的約2%。

「在過去三年中,來新加坡尋求醫療治療的外國患者占總住院和日間手術患者人數的不到1%。新加坡人仍然是政府醫療機構治療的主要服務對象。"

「我們政府醫療機構的優先任務是服務新加坡人的醫療需求,特別是在我們有限的醫療人力資源和能力的情況下,避免醫療成本上升的風險。」

一些市場觀察人士估計,新加坡2024年的醫療收入在2億至3億新元之間。

中國銀河國際證券的金融服務公司的高級分析師分析師鄭偉權告訴媒體,根據上市公司IHH醫療集團和萊佛士醫療集團報告的收入數據,新加坡的醫療收入可能高達10億新加坡元。

IHH醫療集團旗下有百匯醫療、鷹閣醫院、伊莉莎白醫院等醫療機構,而萊佛士醫療集團則擁有一家醫院和多家診所。

它們和大多數其他私人醫療機構均表示,大約20%到30%的病人是醫療遊客。

2023年,ICON癌症中心特別安排一組母語為越南語和印尼語的專屬迎賓員,讓外籍病患能更方便安排問診和住宿等需求。(ICON癌症中心提供)

新加坡這樣會錯失良機嗎?

淡馬錫理工學院商學院酒店與旅遊管理高級講師卡辛(Benjamin Cassim)不認為新加坡完全錯過了機會。隨著本區域民眾越來越意識到保持健康到老年的重要性,他認為醫療旅遊業需求,總體上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下降。

華僑銀行首席經濟師林秀心則指出,新加坡醫院的容量和專業人才供應的限制,意味著我們必須對客戶進行更加挑剔的篩選。所以,新加坡將自己定位為重症和複雜醫療服務目的地。

IHH醫療保健集團新加坡執行長曹崇安醫生說,這些程序包括神經外科手術、脊柱手術、心臟相關專業護理、重症護理和用於癌症治療的質子治療。

「這種轉變不應被視為失利,而應被視為機會,使我們能夠通過進入其他地區運營商無法提供的、更具高度專業化的高級護理領域,使自己脫穎而出。」

Beng Teck Liang醫生也說,複雜的醫療病例通常費用更昂貴、技能要求更高,也可能需要更長的治療時間,這都能轉化為我國的可觀旅遊經濟收入。

新加坡的新方向

城市生活節奏快、壓力大,讓養生成為都市人關注的焦點。不單是身體健康,對於身心靈的關懷同樣重要。

旅遊局將大健康產業(Wellness Economy)視為吸引遊客的關鍵趨勢,並指出全球大健康經濟產業在2023年的價值為6萬3000億美元,比2019年增長了25%。預計到了2028年,將達到8萬9900億美元。

「鑒於這一全球消費趨勢,我們相信新加坡具備良好的條件,將自己打造為一個領先的城市健康聖地,並為居民、休閒和商務旅客提供便捷的、不可錯過的體驗。」

新加坡旅遊局在去年7月初宣布展開為期三個月的招標活動,邀請業者在濱海南的岸邊開發與經營占地四公頃的康養景點(wellness attraction),其面積相等於約五個半足球場。旅遊局認為,新的康養景點將能吸引旅客延長在新加坡逗留的時間,並增加花費,這有助於提高本地的旅遊收益。

健康旅遊涵蓋了一系列廣泛的體驗和活動,包括水療和體驗、健康延長壽命計劃以及增強身心健康的靜修,旨在提升遊客的身體、情感和心理健康。

卡辛認為,遊客前來新加坡的動機將會有所不同,醫療遊客是因為生病了而來接受治療,而健康旅遊者則是出於追求健康生活方式和提升心靈健康而出行。

「大健康旅遊無法替代醫療旅遊,但它提供了一種互補的服務,可以豐富新加坡的旅遊產品,並進一步提升新加坡在健康與身心靈護理領域的聲譽。」

2024年在濱海灣金沙會議展覽中心舉行的Glow Festival,由新加坡旅遊局支持的多感官體驗展。為期十周的活動以「失去與尋回」(Lost & Found)為主題,展區分29個主題空間,集合藝術、娛樂、拍照、內容營銷等為一體,以多元感官裝置和藝術形式,打造沉浸式互動空間。為期一周的全天候健身課程,包括瑜伽、普拉提、動感腳踏車等50場活動。這些活動既可供本地居民享受,也可供國際遊客體驗。(Glow Festival by Prudential)

只不過,研究分析師鄭偉權不太確定新加坡能否與這一領域的其他老牌企業競爭,比如泰國。

泰國以擁有眾多海灘度假村、水療中心、瑜伽館和其他健康活動而聞名。泰國在這一領域的地位很好。遊客可以去那裡做醫療手術,然後花一些時間在自然環境中進行健康活動來恢復活力。

「考慮到成本因素,新加坡將需要專注於願意支付高價的小眾遊客身上。」

555

新加坡華僑銀行(OCBC)開戶最新攻略
2025年05月07日   •   5萬次閱讀
她只是去上課,卻永遠沒能回家!
2025年05月09日   •   5萬次閱讀
2025大選的最大贏家不是黃循財也不是行動黨,而是……
2025年05月07日   •   4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做了刮宮小手術,花了37000!」
2025年05月13日   •   2萬次閱讀
比爾蓋茨來新加坡也要吃食閣,排隊拼桌吃榴槤,超接地氣
2025年05月09日   •   1萬次閱讀
「你孩子沒記作業關我什麼事?」新加坡老師一番話炸翻家長群!
2025年05月10日   •   1萬次閱讀
「川普朋友圈唯一受邀者」 ,周受資攜妻子亮相Met Gala 紅毯再成焦點
2025年05月09日   •   1萬次閱讀
世界首富 比爾蓋茨也打算來新加坡定居,設立家辦了
2025年05月10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打工人勿躺平!超全巴士攻略,一鍵直達馬來西亞嗨玩周末
2025年05月12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公婆奇葩育兒方式,讓我第一次有了離婚的念頭……」
2025年05月11日   •   9576次閱讀
越來越多新加坡學生選擇到荷蘭、德國和日本留學 原因竟然是……
2025年05月08日   •   6669次閱讀
新加坡自雇EP為什麼建議至少6000新幣的月薪
2025年05月09日   •   5985次閱讀
比爾蓋茨在新加坡找房!臉書聯合創始人也入籍新加坡,還有他們...
2025年05月10日   •   5814次閱讀
股神巴菲特的15個投資建議,在新加坡必看
2025年05月09日   •   5472次閱讀
功成身退,薪火相傳:新加坡政治元老王瑞傑、張志賢同時隱退!盤點其對國家發展的奠基性貢獻
2025年05月09日   •   4959次閱讀
比爾・蓋茨為何青睞新加坡?
2025年05月13日   •   4788次閱讀
PR不在新加坡,再入境許可證REP過期了,還能更新嗎?
2025年05月07日   •   4617次閱讀
實拍!在新加坡吃飯偶遇比爾蓋茨!
2025年05月08日   •   4275次閱讀
曾是青少年的運動鞋天堂 女皇道購物中心會不會也走入歷史?
2025年05月13日   •   3762次閱讀
驚!年輕家庭拒內卷炫富,借「新加坡身份」開啟理想生活新實驗!
2025年05月10日   •   3249次閱讀
雙向奔赴!中國外交部表態:願攜手新加坡新一屆政府深化務實合作!且看新中關係35年"進化史"
2025年05月09日   •   3078次閱讀
在新加坡打到「神仙車」!綠植裝飾配免費零食,乘客直呼:情緒價值拉滿了
2025年05月10日   •   2907次閱讀
比爾·蓋茨閃現新加坡食閣!瞬間get了億萬富豪同款套餐!
2025年05月10日   •   2565次閱讀
比爾·蓋茨啟動"世紀慈善計劃":20年內捐出99%財富(1080億美元),基金會2045年關閉
2025年05月10日   •   2565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