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訊)10歲獅城小天才3歲起就展現對音樂的獨特感知,6歲彈鋼琴和識譜無師自通,樂曲只要聽一遍就能彈奏,甚至被大師點名教鋼琴60年里唯一遇到的奇才。
雖然李研愷的父母對音樂都「一竅不通」,他們卻相信藝術和音樂會為兒子的生活添加色彩。李研愷三歲起就讀南洋藝術學院幼兒園,在音樂課上已嶄露頭角。

在六月的演奏會上,李研愷將成為史上在演奏會上演奏蕭邦第一和第二鋼琴協奏曲的最年輕演奏家。
媽媽佘佩玲(42歲)受訪時憶述:「音樂老師告訴我,每節音樂課別的小孩都不管音樂的節奏只是到處跑,只有他閉著眼睛在角落裡,隨著節奏擺動。」於是,佘佩玲增加兒子接觸音樂的機會,並報名鍵盤樂器課程。
然而李研愷總是不聽指示只按他想按的鍵,結果每次都被罰站在課室外。「我不認為他自己探索琴鍵有什麼錯就終止了這門課。」

李研愷的父母說,他們的使命是盡己所能、助兒子實現他的天賦和潛力。
六歲無師自通
李研愷6歲時,父母花400元購入二手鋼琴給他當「玩具」。沒想到,一些極為複雜的曲子,他聽過後隨即就能彈出且有絕對音感(perfect pitch)。佘佩玲和丈夫李光於是傾盡全力栽培兒子的音樂天賦,為讓他有足夠的時間練琴而給他家庭教育(Homeschool),並找尋一名能夠理解並支持他的老師。
偶然的緣分下,居住在新加坡的比利時-美國鋼琴大師Tedd Joselson看到李研愷彈鋼琴的視頻,執意要見他一面。千里馬遇到伯樂,李研愷在老師的指點和呵護下逐漸釋放潛力,10歲就在彈奏鋼琴專業博士生學習的樂曲。Tedd Joselson更是評價李研愷說:「這是我教鋼琴60年里,唯一遇到的奇才。」
父母投入40萬栽培
供兒子得到最好的音樂教育是一筆不小的開銷。爸爸李光說:「因為他學得太快,每兩周就要買一次書,有時一次就要花1000元。」
前後算下來,二人已為李研愷的音樂教育,投入近40萬元。
「但幫他成為他該成為的人,是我們的使命。」
7歲起,李研愷在奧地利、荷蘭和美國等地的鋼琴比賽中摘得冠軍,去年在濱海藝術中心和維多利亞音樂廳舉辦演奏會。問及長大後的理想,李研愷說:「我要成為一名鋼琴家,為全世界的人彈奏美妙的音樂。」
來臨6月6日,他將再次入駐濱海藝術中心,成為全球史上在演奏會上演奏蕭邦第一和第二鋼琴協奏曲的最年輕演奏家。演奏會票價28元,公眾可到濱海藝術中心網站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