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新加坡人一直以來都以「排隊文化」而「聞名世界」。
可是,就在最近,一名新加坡網友,在碧山巴士轉換站上,卻看到了完全不一樣的「驚奇一幕」。

圖源:FB@Kei El Douberyu
將自己的所見所聞發到網上後,這名網友得到了來自碧山居民的詳細解釋,解釋這種「潛規則」在碧山一直以來都是行不通的。
在小小的新加坡,網友深刻地感受到了「文化衝擊」......
新加坡人坐巴士不排隊了?
網友:和我想的完全不一樣!
據這名網友介紹,TA是在前天在碧山巴士站,發現了這令他感到相當「震撼」的一幕。
在巴士站的一處,TA發現大家根本沒有按照欄杆分隔好好排隊,而是全部擠在巴士停靠處,頗有點「各憑本事」的意味。

圖源:FB@Kei El Douberyu
人群散落在各處,但就是沒有一個人在車牌下好好排隊,這瞬間引起了網友的憤怒。在拍照留下「證據」後,網友發到了新加坡知名投訴社區「Complaint Singapore」上,譴責這種行為。
「(我)去過很多巴士轉換站,但碧山絕對是最差的。(站內)裝了欄杆讓人排隊,但卻沒人排隊,(人們)全都站在上車處等巴士來了才都全部衝上去......!」這名用戶吐槽著他的所見所聞。

圖源:FB@Kei El Douberyu
網友似乎滿是委屈,因為TA說,自己第一次去的時候還傻傻地排隊,心裡還想著怎麼沒人坐這趟巴士。
之後,等TA再次回到碧山巴士轉換站,又一次遇到這個情況後,才明白自己被「耍」了。
每當巴士到站時,這些在外面「排隊」的人也根本不會理會好好排隊的人,而是自顧自地上巴士了。

但似乎也不完全是這樣,圖源:見水印
最後,這名網友將氣撒在了全體碧山居民身上,甚至言語攻擊他們都是「沒文化的人」。
「碧山人,真可恥!這麼沒文化,這麼粗野!金文泰、文禮、兀蘭、勿洛、巴西立……比你們這些生活在墳地上的人文明多了。」在帖子裡TA狠狠地咒罵了碧山居民一番。(碧山在大規模開發前是墳地)

圖源:AsiaOne
在這個帖子的留言區里,一些網友對此表示了認同,但也有一些居住在碧山的人,向這名網友解釋了碧山巴士車站裡的這個「特有現象」。
比如下面的網友表示,這是因為巴士站內存在多趟可以回家的車,於是就有一些人在隊列外等待,哪輛車先來就先上。這個碧山居民都熟知的「潛規則」還包括禮讓那些正常排隊的人先上車,但總有一些害群之馬不遵守這個「潛規則」......

這個解釋似乎確實可以站得住腳。翻看新加坡的巴士線路圖,網友拍攝到的站點裡,410G路巴士和54路巴士都會在一些相同站點停靠。

54路巴士

410G巴士 不過,在發泄不滿的網友看來,這都是藉口而已。他表示巴士站內有顯示屏顯示各趟巴士的出發時刻表,個人有義務去查看時間選擇最快的那趟巴士排隊等車。

說起來,新加坡「排隊文化」真的算是深入人心了,也難怪這名網友對這麼一件看起來不大的事一肚子火了。
無論是排隊進場看演唱會:

圖源:Yahoo 還是排隊等著買最新款蘋果手機:

就連爭著打科興疫苗時也會好好排隊:

圖源:Coconuts
新加坡人愛排隊,也對自己能夠好好排隊相當滿意和驕傲。
不過,也並不是所有人都對新加坡人的種種「習慣」和「文化」能夠接受的......
紙巾占座、一口Singlish...
新加坡有這些特色文化
網絡上,有不少人對新加坡的各種「文化」腹誹滿滿,活生生地上演了一出又一出「文化差異」。
用紙巾占座
來到新加坡後,很多人在用餐尖峰時間端著買好的飯滿心歡喜地找到了座位,卻經常能在空著的座位上看到一張紙巾。

當然,有時候也不一定會用紙巾,工牌、雨傘、報紙等等一切可以用來占座的東西,在食閣里經常都能見到。

圖源:mothership
要是雨傘報紙之類的還好,一張紙巾有時候非常不顯眼,還很容易被風吹走.......要是以為沒人就坐下去了,搞不好一會就會惹來一陣埋怨「這座位我早就占好了」。
不少不了解這種文化的人,對此相當不熟悉在網上吐槽過很多次了。但也有人表示,需要理解新加坡的這種特有文化。

Kiasu怕輸
或許是國家小競爭壓力太大,生活在新加坡時間久了,很多人不自覺地就會被同化成「Kiasu」(怕輸)的樣子了。
排隊、紙巾占座,其實都是Kiasu的一種具象化體現,更能體現這一點的,還有為了孩子有入讀名校的機會,花費數年時間去心儀學校做義工的家長們。

穿著反光背心的人很可能就是家長,圖源:海峽時報
2018年,一項新加坡社會價值觀調查結果出爐,繼2012年和2015年後,「怕輸」再次蟬聯第一「金榜題名」。
新加坡還有個著名的「怕輸父母網」(kiasu parents),討論孩子從小到大的成長和教育,從怎麼給孩子爭取幼兒園學額,到怎麼才能為孩子報上名校,怎麼給孩子補習,怎麼突擊提高孩子的應試技巧,怎麼應付各級會考等……凡是新加坡家長關心的,各種消息無所不有...... 反正,只要能讓孩子能比同齡人贏在起跑線上,哪怕是只有一點點都好。

一口讓人聽不懂的Singlish
所謂的Singlish,也就是「新加坡式英語」。混合了華語、馬來語、淡米爾語及華族方言的元素,形成了一種擁有自己獨特的發音、句法、語法及詞彙的語言。

融合了多種語言和方言的Singlish 新加坡人對此並沒有感到什麼不好,實際上,這些年越來越多受到過高等教育的人,能無縫切換正常英語和Singlish了......
所謂的Singlish,也是讓很多新加坡人驕傲自豪的一點。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也曾表示希望新公民能夠融入新加坡社會,積極參與各種社區活動,如果會說 "新加坡式英語" 就更好!

圖源:PMO
不過,國際金融大鱷羅傑斯卻對這一點相當不滿。
2019年,在一次公開講座中,他說本以為自己的兩個女兒可以在學到標準規範的華語和英語,但新加坡人「英語爛華語也爛」,表示出了對新加坡的中英語水平的失望之情,其中,Singlish就是其攻擊對象。

當然,新加坡人也不必對此感到太難過。去年11月,瑞典教育公司Education First開展了一項名為「英語精通指標」(EF English Proficiency Index)」的調查。
結果顯示,在接受調查的111個國家和地區中,新加坡的英語精通程度排名第二,僅次於荷蘭,亞洲地區則排名第一!

但不管怎樣,要是想要和拉近和新加坡本地人的距離,一口流利的Singlish絕對是加分項,但這種「語言」,一時半會可能還真難學會......
雖然,新加坡人看起來有這樣那樣的「毛病」,但新加坡其實並沒有那麼不堪。
至少,新加坡人足夠善良,本性不壞的他們,打造了一個足夠安全的國際都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