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資上漲加上人口老齡化使消費增速放緩,本地居民2017年至2020年間的個人存款大幅增長近六成。
冠病疫情期間個人消費減少,也使我國的個人存款率超過四成,達到歷史新高。
國務資政兼社會政策統籌部長尚達曼在昨天給武吉班讓區議員連榮華的國會書面答覆中,公布我國2017年至2021年第三季,
家庭方面的凈財富和個人存款相關數據。我國的年度個人存款從2017年的670億元,逐年上漲至2020年的1060億元,漲幅達58%。
尚達曼說,數年來工資上漲,增加了家庭的可支配收入。其次,由於人口逐漸成熟,民眾積極為退休存款,
個人消費的增速比收入增速來得緩慢。個人存款率因此從2011年的22%增至2019年的29%,使個人存款呈上升趨勢。

(圖片來源網絡)
尤其在2020年,個人存款大幅增加,反映了經濟不確定因素籠罩情況下消費能力減少。旅遊限制和安全距離措施等限制也使家庭消費的機會受限。
尚達曼也說,政府的僱傭補貼計劃和「關懷與援助配套」現金入息,讓個人可支出收入在嚴重的經濟不景氣時仍增長1.3%。
連榮華說,新加坡人的存款增加讓人感到欣慰。不過他不認為單憑這組數據能對下來的稅務政策走向提供實質啟示作用。
「我們也不應該對存款徵稅,而是應該鼓勵存款。目前我們已對消費、收入,以及房產等資產徵稅了。」
連榮華也問貿工部,我國過去五年的年度國內消費情況,以及過去兩年的國內消費有沒有彌補旅遊收入的損失。
貿工部長顏金勇在書面答覆中說,本地居民從2016年至2020年的消費額依序為1344億元、1393億元、1463億元、1518億元和1471億元。
截至去年12月1日,「重新探索新加坡」消費券計劃下的消費券和額外開銷達2億8000萬元。不過,國內消費不太可能彌補國際旅遊開銷的缺口。
2020年的旅遊收入從2019年的近280億元驟減至少過50億元,2021年的旅遊收入預計將進一步減少。
顏金勇說,抵境旅客人數預計增幅緩慢,面向消費者的餐飲和服務行業的表現在2022年結束前不太可能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