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幣圈」人最鬧心,走或不走他們都怕自己成為「韭菜」。
在震盪不斷的今天,或許一件事能幫「幣圈」人撥雲見天。

21日,新加坡95.8城市頻道邀約經濟專家談論比特幣,結果專家吐槽比特幣太「虛擬」。
唱衰比特幣的人可不僅僅是這位專家。
先前,中國人民銀行前行長周小川談到比特幣時就講過,金融脫離實體就容易出問題。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局長尚達曼曾發警告:「加密貨幣可能非常不穩定,因為它們的價值通常與任何經濟基本面無關,因此,它們作為投資產品的風險極高,肯定不適合散戶投資者。」
說白了,比特幣生來為割韭菜服務的。
現在「幣圈」的雞飛狗跳都歸功於馬斯克的忽悠,先暗示出手比特幣,再宣布沒有拋售任何比特幣,如果這期間高賣低買,比特幣一個都不少,但是手裡就多了一把韭菜。
回想一下,比特幣除了一串數據,它背後的實體支撐是什麼?是性能透支的顯卡還是耗費的電量?

有趣的是,新加坡的這位專家在否定比特幣後,把中國作為「出路」供聽眾做參考,專家稱,現在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投資目的地,想投資得圍繞中國經濟的表現。
投資,本質就是「低買高賣」。當世界把錢投向中國,想賺錢還能離開中國嗎?
20日,新加坡的第一季度批發貿易指數出來了,比上一季跌了4.7%。
跌幅最大的是工業與建築機械(18%);其次是石油與石油產品(15%)……
這些信息告訴我們,現在新加坡想靠自己的努力脫困,越來越難了。
與中國競爭全球最大的投資目的地?還是與中國合作成為好助手?現在看,精明的新加坡當然懂得選擇。
目前,新加坡正在建設一座超級金銀倉庫,預計明年上半年完工,計劃可儲存1.5萬噸實物白銀。為什麼是白銀?因為中國需要!

白銀現在除了貴重金屬的「貨幣」屬性,它還是當下重要的新能源材料,無論是太陽能光伏板,還是新能源汽車,都缺不了白銀。
2021年,中國的新能源市場規模達到10399億,打造亞洲白銀集散中心,作中間商賺差價,新加坡的依託自己的地理優勢,正在布一個穩妥且長久的局。
白銀不需要成長為原油那樣的超級投資實體,它只要不淪為一個時代的小丑就行,但比特幣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