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十年里,新加坡的人口生育率持續走低,據統計,十年間每年降生的新生兒平均數僅為3萬2200名。受此影響,入學的新生人數也在逐年減少,新加坡部分老區對於學額的需求已大不如從前。
因此教育部就從2015年起,陸續合併一些中小學,以集中充分利用有限且比較廉價的公立學校資源。

學校合併歷史
從2015年開始,新加坡已有6所小學和22所中學合併, 2017年政府小學的小一生名額,從4萬1800個縮減到3萬9000個。
而在2019年,將有8所初院、14所小學、6所中學再次面臨合併,這也是首次有初院合併。
合併小學:

合併中學:

不過,學校數量減少並不意味著政府學校不招收外國學生,而是說每年參加AEIS考試的學生越來越多,相對考過的難度就會大些。政府的用意很明顯:為確保一貫的教學質量,情願讓政府中小學合併,也不降低外國學生的入學門檻。
不過教育部也強調,無論學校合併減少與否,教育部會根據實際需求,多收學生。只要你符合入讀要求,一定能順利升學。
而以往中小學兩校合併後,一般採用其中一方的校名,較普遍的安排是將沿用校址的學校名稱保留,也有的採用全新的校名。一些合併的學校則各保留部分校名。但明年參與合併的初院將結合兩校名稱,以歷史較悠久的初院名稱帶頭。
明年參與合併的初院:

裕廊初級學院與先驅初級學院合併後,採用「裕廊先驅初級學院」這個名稱。安德遜初級學院與實龍崗初級學院合併後,以「安德遜實龍崗初級學院」為校名。其他兩所合併初院的校名是「義順星爍初級學院」和「淡濱尼美廉初級學院」。
據了解,合併後的學校,校長由其中一校的現任校長擔任,以確保學校領導能在合併的過渡期,更穩健地帶領雙方前進。原學校的部分教師、校長們則會被派到其他學校,或被調派到教育部總部工作。
參與過AEIS考試的學生、家長一定都了解這項考試的競爭壓力有多大,如今政府學校再一次縮減,作為留學生,我們又會面臨怎樣的困境?

對留學生的影響
學校合併,學額自然就會減少,參與AEIS考試的人數卻持續走高,因此入學難度大大增加。在這種環境下對於成績優異的學生來說,想要脫穎而出並不是難事,所以受到波及的學生往往是學習能力稍微欠缺的中等生。或許在未來,國際學校將成為國內家長們的考慮目標。
但是從理工學院的角度來考慮,招生門檻可能會放寬,由於初院人數的收緊,最近幾年,理工學院開始逐年增加國際學生的入學比例。
所以,從多方面來看,學校的合併對於國內學生來說未必都是壞事,而是要求我們在出國前充分考慮,未來升學走哪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