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國父李光耀,作為華人後裔,為何從未到中國尋根問祖過?
在中國周邊的東南亞各國,生活著大量的華人後裔,他們很多都在自己國內取得了,很多優秀成就。比如泰國的他信、英拉兄妹,以及馬來西亞的阿都拉和印尼的蘇哈托等人。而在中國傳統挂念中,認祖歸宗始終是最為重要的大事,即便是移居海外成為他國領導人的華人後裔,依舊會選擇回到中國尋根問祖。但是作為華人後裔的新加坡國父李光耀,卻在一生中,從未有過回鄉祭祖的舉動,這是為什麼呢?

而對於這一現象,有人解釋道:是李光耀認錯祖宗了。作為如假包換的客家人後裔,在歷史上,就曾是中國北方遷徒到南方的移民,並且客家族十分強調協同,而隨著也與他們身處異鄉有著很大的關係,並且李光耀的祖父出生於福建,但李光耀卻從未想過尋根問祖,並且為了掩飾自己的身份,而專門改換門庭,最終認祖歸宗到了廣東。而對於祖籍的變更,李光耀心中十分清楚的,所以也就不可能回鄉尋根問祖了。當然了,這些都是一些人的猜測而已,經過一些資料的查詢。李光耀的父親的確來自於廣東,所以上面的說法也就不成立了。

而李光耀之所以不會中國尋根問祖的願意,則是來自於他內心的矛盾,作為生長在國外的華人,其從小接觸的便是西式教育,這也使得他在身份認同上出現了問題。用當下網絡用語來說,他就是有著黃色皮膚、白色思想的"香蕉人",除了外貌特徵之外,其他的都是西方模式。可能大家都知道,居住在東南亞的華人,雖然他們常年身處海外,但卻始終保持著自己的文化和傳統,在上年的生活中他們依舊能說一口流利的中國話,但與之相比的是,李光耀卻並不會說漢語,直到中國影響力越來越大之後,李光耀才開始學習說漢語,所以在身份認同上,李光耀並不怎麼感興趣。

李光耀不僅對中國文化提不起興趣,同時在新加坡國內,將華人文化消滅殆盡。李國耀在執政時期,在新加坡大肆推廣雙語教育,但由於策略的原因,使得青年人越加對學習漢語提不起興趣,甚至因為死記硬背的方式,而心生厭煩之感。而到了1980年,新加坡國內開始推廣"英語至上"教育,李光耀將國內的漢語學校統統關閉,而這對新加坡國內的中華文化,造成致命打擊。

而至於李光耀為何要這麼做,除了在身份認同上存在偏差以外,還與自己從小接受英國教育有關,並且在內心中從未將自己視為華人後裔。並且由於中華文化的特殊性,其對於血緣關係尤為重視,而新加坡恰巧是一個華人為主的國家,一旦在身份上認為自己的中國人,那就必然會和中國走的特別近,而這將直接影響政府的決策,而對於一個城市國家來說,是非常不利的。對此,作為新加坡的國父,李光耀才從未到中國尋根問祖,而且,新加坡雖然華人占多數的,但和中國並不親近,甚至時常和中國背道而馳,也是這一原因。
李光耀作為華人後裔,為何從未到中國尋根問祖?西式教育影響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