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需過分擔憂~
最近幾天,新加坡的疫情突然出現重大變化: 新增病例節節攀升,昨天竟然達到47人之高!如此多的確診病例讓網友驚嘆不已,那麼面對激增的患者,有網友擔心,新加坡的醫療資源會不會被擊潰?

對此,新加坡政府表示:不用擔心!
大家不禁要問,為什麼新加坡如此有信心呢?
新加坡醫療系統有足夠的緩衝地
來應對增長的新病例
新加坡衛生部長顏金勇(3月18日)說,新加坡的醫療系統具有「足夠的靈活性和緩衝力」來應對未來幾周確診的新冠病例的預期增長。

目前政府建議新加坡人推遲所有出國旅行,因為目前新冠病例的風險增加。
新加坡周三確診的47起新病例,其中33例是輸入型的,大多數是在海外感染的新加坡居民。他們分別去了歐洲、北美以及其它亞洲國家。

正因為輸入性的患者多,所以新加坡衛生部表示,歸國的新加坡居民在被隔離14天期間出現症狀,不用過分擔心,因為新加坡完全有能力應對這個問題,並且願意治療所有返新的新加坡人。」

但是如果病例增加是因為病毒已在本地廣泛傳播,或是出現之前未偵測到的新感染群,那表明儘管新加坡已盡最大努力管制邊境、追蹤病例和消除感染群,但仍有漏網之魚。這樣的情況會引起更大的擔憂,新加坡到時也得採取更嚴格的措施,但目前還無須過分擔心。
新加坡衛生部門 可能會調整治療方式
那麼萬一確診人數的進一步激增,新加坡衛生部門會不會調整治療方式呢?
目前醫療機構的應對策略是所有的確診患者都需住院進行隔離治療。並且,患者在兩天內連續兩次核算檢測為陰性才能出院。雖然,在確診的患者中有80%的人病況較輕,但出於一些特別考慮,他們仍被留院。

因為這是一種新的病毒,對所有人來說都是陌生的,病患留在醫院觀察,以便醫療人員可以更好地了解病毒和疾病的特性。此外,也為了避免病毒在社區里進一步傳播,才採取全員住院的手段。

但如果形勢進一步變化,衛生部門也會採取不同的治療方式,一些輕症患者也許會被安置在其它的地方,而不是住院。現有的長期護理的機構有可能會被轉變為安置地。因為它們已經是醫療設施,只須添加充足的防護措施即可。

顏金勇也提出,另一個選擇是將隔離設施轉換為護理設施,並提供基本醫護服務,如採集鼻咽拭子樣本和照顧病患的一些醫療需求。倘若病患病情惡化,當局也可安排救護車將它們送往附近醫院。他說,相關籌備工作已在進行,但何時啟動這些方案,視疫情情況而定。
大家不用過分在意數字
同時,新加坡衛生部門也提醒大家,隨著更多的新加坡人從境外返回,接下來新加坡的新增病例也許還會激增,甚至到達三位數也不無可能,大家不要單看數字,倘若多數病例是輸入型,則無須過度驚慌。

在此,萬事通也提醒大家,非常時期,一定要做好防護,確保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